返回第363章 关中内循环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是钱行要设立一套完整的放贷评估规则。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费祎疑惑道:“放贷评估规则?”

“我们说,官府和民间经商两手抓,民间许多人未必有本钱去做买卖,钱行可以向民间商人借贷一部分钱,但为了防止借贷的钱无法收回,所以钱行在借贷之前,必须审查清楚借贷之人的身份,现有的钱财、房子、田亩等等。”

“哦,原来如此。那钱行借出去的钱,何时收回?”

“可以规定几种不同的时间段,短期半年,这种借给挖矿的商人,矿挖出来,很快可以卖钱。中期的一年,一般纺织业可行。长期的两年到三年,甚至五年,例如参与道路修建、长安房屋修建,工时更长,回本更慢。”

费祎还是疑惑:“这样真的可行吗?”

“以长安道路总商社为例,按照目前的货币来算,一个工人一个月五十贯的俸禄,三千工人,一个月15万贯的俸禄钱发下去。我们之前说,一斤粮食一贯,这个工人一个月的俸禄可以买五十斤粮食。一个六口之户,出一人做工,两人耕地,一人纺织,纺织的去纺织作坊,一个月三十贯俸禄。这一户人家,现钱收入一个月80贯,种八十亩地。如果另外两个人长到十岁,就可以帮忙了。”

(古代一般不可能每天种八十亩地,许多地也需要休息)

“这种方式,对于一个家庭,是完全能够满足的。费司马担心的是,发下去的钱,朝廷能否承担,是吗?”

“是的,钱不能凭空出现,哪怕是朝廷印的钱,我想也不是无限的,这就是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朝廷不能无限印钱,因为大量印钱投入民间,必然造成物价暴涨。这一点我们在过去对关中采取过渗透式进攻,无需我多阐述。”

“朝廷之所以能有底气印钱下发下去,是因为整个关中的百姓劳动创造的价值托底,只要大量的田里长出来庄稼,只要官府的粮商从曹魏或者益州运回大量粮食。只要粮价稳定在我说的那个价格,官府就可以印钱。”

“大将军之意是,粮价是衡量货币增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没错,我们发展商业本身是为了使民间富有,也是为了使朝廷收入增加,但货币增发是一把双刃剑,费司马的第二个问题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既然钱如此轻易就能获取,那执政者缺钱了就能随意用。可事实并非如此。当粮价暴涨远远快于百姓收入的增加的时候,百姓吃不起饭了,那一切都会被砸烂。那些钱就真的变成纸了。”

“那第一个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去看。一是朝廷制造纸钱,需要采用民间难以仿造的工艺;二是从明文律法上,让假币变成人人丢弃的废纸,朝廷收税的时候,肯定要严查。而且凡是使用假币者,要坐牢;三是我们自己要明白,无论我们用任何办法,假币不可能完全杜绝。”

“一件能够帮助我们,但不能因为它存在风险,我们就不去做。”

听完后,费祎终于松了口气,他真的没有想到,李衡把这些问题考虑到了这一步。

诸葛亮也赞叹道:“粮价是衡量货币增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我认为尤其重要,当朝廷大肆投钱到道路建设中的时候,参与道路建设的商人、工人势必能拿到很多钱,钱流入到他们手中,如果粮食供给不充足,粮价就会上涨。官府如果及时监察,便能叫停一些不必要的投入。”

“实际上,准备金属货币也要能及时跟上,我们在开这个头的时候,必须有严格的立法,否则后来者走捷径,图方便,会忽视掉储备铜钱,埋下祸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