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初李干顺还活着的时候,在江鸿飞的大力支持下,大元帝国开始伐金。
金国忙不迭地向西夏求援。
对此,李干顺知道,金国和西夏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所以先后派出两支大军去增援金国。
可是这两支夏军都被大元帝国的大将朱武、王德率领大元军给击败,不仅没能增援成金军,还损兵折将。
这也就算了,问题是,尽管有西夏和草原诸部支援,可金国还是仅仅坚持了不到两年时间,就被大元帝国给灭了。
得知金军在干金决战中大败,金国必亡无疑的那一刻,李干顺大惊失色!
李干顺连忙召集西夏的一众宰执商量对策。
在西夏重臣斡道冲的主张下,李顺顺连忙改变策略,多次向大元帝国遣使去进贡,并诚恳的表示,他们只是受到了金人的蛊惑,并不是有意跟大元帝国为敌的,求跟大元帝国和平共处,求大元帝国谅解。
为了说服江鸿飞放弃攻打西夏,李干顺根据江鸿飞的爱好分三次给江鸿飞进献了三百名西夏一等一的美人,以表示对大元帝国臣服的诚心。
当时,正值大元帝国收取胜利果实的关键时刻,江鸿飞不愿意节外生枝,便暂时放过了西夏。
如果江鸿飞不出现,这个时期的第一英雄肯定是完颜阿骨打,而仅次于完颜阿骨打的就是,在历史上领导西夏经历了与宋朝间的最后的斗争时期,并且支持辽朝反抗女真征服者,后来见风使舵,果断放弃辽朝,转而臣服金国,最终不仅保全了西夏,还浑水摸鱼让西夏壮大了的李干顺。
这样的李干顺,十分清楚江鸿飞的野心。
所以,虽然暂时逃过一劫,可李干顺还是忧国忧民,最终郁郁而终。
洪武十七年七月,西夏第四代君主夏崇宗李干顺驾崩,年仅十六岁的李仁孝继登大宝,成为西夏第五代皇帝。
李仁孝登基后,尊李干顺的皇后任氏为“太后”,尊母曹氏为“国母”,并册立罔氏为皇后。
消息传至大元西北,吴玠与陈遘连忙上疏江鸿飞,力陈战事紧迫,战机稍纵即逝,请求朝廷速下决断,以图西夏。
江鸿飞阅罢奏章,毅然颁下圣旨,任命陈遘为平夏宣抚使,吴阶为平夏都元帅,赋予他们全权,可相机行事,无需事事禀报。他严令朝中各部,凡战事所需,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违者严惩不贷。
此举无疑是将西夏之战的指挥权,再次交还给了前线的两位统帅。
江鸿飞之决断,让吴玠与陈遘深感振奋,心中暗自赞叹其英明神武。
然而,朝中亦不乏反对之声。
部分文官,尤以主和派为甚,他们或倚仗江鸿飞对言官之宽容,或心存私念,力主谨慎行事,言西夏已归顺大元,无需再动干戈。
面对这些劝阻,江鸿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他耐心听取各方意见后,仅留下一句“朕意已决,卿等退下”,便让众臣无言以对。
那些试图以言辞影响江鸿飞决策的官员,很快便意识到自己的无力。
他们深知,江鸿飞虽广开言路,但一旦下定决心,便无人能改。
而那些暗中收受西夏贿赂的大臣,在江鸿飞那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目光下,更是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异动。
于是,随着江鸿飞的圣旨传遍四方,一场针对西夏的战役悄然拉开序幕,大元帝国的铁骑即将再次踏上征伐之路。
……
李仁孝继位后,在大臣的主张下,继续沿用李干顺的计策,也就是给江鸿飞送美人,希望大元帝国不要打西夏。
为表诚意,李仁孝更是下令,将西夏的镇国之宝——“百兽织锦帐”献给江鸿飞。
这“百兽织锦帐”,非比寻常,乃是由西夏最顶尖的工匠,精心挑选上百种罕见异兽之皮,巧手编织而成。
其工艺之精湛,世间罕见,不仅能在严冬中保持温暖如春,无需炉火,更因镶嵌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奇珍异宝,而显得璀璨夺目,价值连城。
江鸿飞初见此帐,亦是惊叹不已。
西夏自占据河西走廊以来,便如同掌握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钥匙,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在此汇聚成河。
无数西方的珍宝涌入西夏,成为其换取中原丝绸、瓷器、茶叶等紧俏商品的筹码。
而西夏人则将这些商品远销西域,再由西域商贾转运至更远的西方,从中获利颇丰。
这一过程,不仅为西夏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更让其在国际舞台上声名鹊起,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
李仁孝深知,仅凭这些外交手段,难以彻底打消江鸿飞对西夏的觊觎之心。
因此,在积极寻求和平的同时,他也从未放松过对战争的准备。
他任命他的叔父西夏第一统帅也就是江鸿飞的便宜岳父晋王李察哥为统帅,全面负责西夏的军事防务。
李察哥是一位深谙兵法、善于用兵的智将,而且实力高强,尤擅射击,他曾在一场对宋的战役中,一箭射中敌方副将,力挽狂澜,一战成名。
此后,他更是总结经验,上书建言,主张学习宋军之长,强化西夏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使得西夏军力日益强盛。
在李察哥的带领下,西夏的军队不断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兵役制度。
也就是,男子自十五岁起,至六十岁止,均需服兵役。每户有二丁者,选一体壮者为正军,另一丁为负赡(辅军),负责随军杂役。家有四丁以上者,则抽两抄入伍,其余壮丁为空丁,可不服役,亦可顶替他人。
西夏的军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
除了皇帝的亲军外,西夏还设有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分别驻守于各地要冲,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李仁孝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抵挡大元帝国的强大攻势。
因此,他积极向周边各国求援,包括吐蕃诸部、草原诸部以及西域诸国。
他亲自派遣使臣,远赴各国阐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呼吁各国共同抵御大元帝国的侵略。
经过西夏使臣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大元帝国的野心对自身的威胁,纷纷与西夏达成战略同盟。
他们承诺,若大元帝国攻打西夏,他们将毫不犹豫地派兵援助。
当然,这些盟友并非无条件的支持者。他们向西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需要金钱援助,有的渴望粮食和牛羊,还有的甚至要求西夏和亲或提供美女。
面对这些苛刻的条件,李仁孝深感无奈,但为了国家的生存和人民的安宁,他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一应允。
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中,西夏全国上下都动员了起来。
自金国灭亡以来,西夏的三百万军民几乎都在为与大元帝国的决战做着准备。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拿起武器,誓死保卫家园。
总而言之,西夏其实已经做好了打这场国战的准备,并且其实力不容小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