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出兵南阳之后,荆州的暗卫和情报交给了颜琰来管理,颜琰是刘封举办第一批文武大会筛选出来的青年才俊,经过近十年的历练,已经足以独当一面。
江陵府中,颜琰向刘封详细汇报了益州的情形,让刘封意外的是,简恺和孙璋二人,竟然是简雍和孙乾之后,再加上刘琰,为何当年的老功臣都一个个起了异心?
孙乾和简雍可是真正最早追随刘备的人,从平原相开始,大半生跟着刘备四处流浪,除了关张二位之外,这两人更是元老级的人物,他们的后辈也都并无亏待,理应最为忠心才是,反而从根基上出了问题。
“为何偏偏都是这些人?”刘封皱着眉头,良久之后,才长长叹了一口气,心中愈发沉重。
颜琰答道:“殿下,依在下愚见,刘琰蛊惑安平王起兵,定是不满丞相当年对其疏远,加上陛下对其定了死罪,心中定有怨怼,以其唇舌之厉,不仅说动安平王起兵,就连当年追随刘焉入川的旧部,也都被他说动,故而聚集六万之众。”
刘封点头道:“不错,益州势力的错综复杂,也正在于此,当年刘焉入川,便带了一部分人入川,有长安朝廷之人,也有荆州之人,再加之先帝入川,也有东州之人,如今的益州,可谓盘根错节,成了一团麻,难以理清头绪。”
颜琰苦笑道:“这还不算,自从先帝入川之后,益州本土之人也分为两派,有迎先帝入川者,也有至死不渝者,这些人父辈皆死于非命,后辈至今还有怨恨,未曾消除。”
“是啊,当年张任、王累、刘璝,无不为西川名士,奈何不得明主,不晓大义,他们虽甘愿一丝,不肯归顺,却不料将仇恨留给了下一代,却是害了自己的后辈。”
刘封手掌分开,按在额头上,用手指按摩着太阳穴,益州形势的复杂程度,恐怕连益州本土系的人都分不清了,再加上历经两三代,互有通婚联姻,如同东吴士族一样,相互交织却又充满了矛盾。
“人人都以为陛下意外身死,便只有甘陵王和安平王能继承大统么?”刘封无奈地摇摇头,“北地王虽然年纪尚小,但毕竟按照礼仪,就该他来继承大统,整个益州,无人响应支持于他?”
“眼下形式混乱,这些倒不曾探知!”颜琰摇了摇头,忽然看向刘封,抱拳道,“其实殿下比甘陵王更有资格继承大统,如果殿下振臂高呼,必定万人响应,可破此乱局。”
“嘿嘿,你们都如此作想?说句实在话,皇帝这个位子,我根本不感兴趣,”刘封撇嘴一笑,伸了个懒腰,又哼了一声,“但谁要是对这个位置有觊觎之心,不遵礼度,不为国为民着想,我却也不能答应。”
颜琰微微一怔,躬身道:“不想殿下竟心系万民,视权名如粪土,属下敬服。”
“行了行了,拍马屁的话少说几句吧,你也跟随我数年,难道还不知我的性格?”刘封摆摆手,又问道,“吴班在永安,可有异动?”
“细作还不曾有消息送来!”颜琰皱眉道,“此事说来倒也蹊跷,吴班一直按兵不动,莫非是还在为支持和人犹豫不决?”
“按兵不动?”刘封双目微凛,沉吟道,“刘永是吴班外男,刘理虽曾是吴懿的门生,但终究不如外男亲,如果再有太后说话,就该支持刘永才是,还有何犹疑之处?”
刘永是吴太后所生,吴太后也是刘备亲封的皇后,可谓根正苗红,而刘理却是侍妾所生,比之刘永的身份,自然差了许多,而且那名宫女也是难产而死,就算刘理曾经拜吴懿为师,那也是吴懿的恩情,吴班应该不会如此纠结才对。
“殿下所言,倒也有理,”颜琰吸了一口气,眉头紧锁,忽然说道,“如此说来,莫非吴将军也以为甘陵王不该继承大统,而是支持北地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