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时间到了建安七年,也就是公元202年,这一年可是发生了不少的大事!
建安七年五月,在官渡大战中惨败的袁绍,郁郁成疾,终于忧闷而死,撒手人寰!而且,他临终前还干了一件蠢事,废长立幼,让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袁尚,继承了自己的衣钵,却废弃了长子袁谭!
据史料所载,袁绍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幼子袁尚长得比较帅气,与自己连相!很难想象,袁绍一个四世三公,雄霸一方的枭雄,竟然会为如此荒谬的理由,做出这样错误的决定!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取乱之道!为人父母,偏爱幼子是常态,把长子的地位废弃,扶立幼子继承大位的,其实不算罕见!但这样做,出事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幼子继位,长子不服,兄弟之间必是祸起萧墙,为争夺权力而手足相残!..
这不,袁绍死后,曹操立刻发兵河北,攻打袁谭所驻守的黎阳,袁谭力不能支,向邺城的袁尚求援。袁尚怕自己借给兄长的兵力,会被其扣着不还,便亲自领兵前往救援!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哪有什么带兵征战的能力,此兄弟二人离心离德,最终败在了曹操的手下,逃亡邺城。
曹操攻占黎阳后,追至邺城,却转而退兵了,只割走了邺城外农田里的麦子!老谋深算的曹操,料定袁氏兄弟因为废长立幼之事,必生嫌隙,如果自己攻得急了,反而让他们抱成一团,联合抵抗自己!不如暂不进军河北,让袁氏兄弟的矛盾酝酿和爆发,最终反目成仇,互相攻伐,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曹操所料,当然,那都是发生在建安九年,这里暂且不提。
在另外一方,建安七年,江东孙权也是刚刚坐稳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人称小霸王(指霸王项羽,不是学习机)的孙策,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雄霸江东,却被许贡的门客所刺,身负重伤,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英年早逝了。
临终前,孙策扶立弟弟孙权,继承了自己的位置,并定下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训,其原因无外乎是因为当时的孙权太年轻了,才十八岁不到!
主幼国疑,历来如此。所以,自从孙权继承哥哥的遗志统领江东以来,一直是内乱不断!直到建安七年,他才稍稍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置,但依然还是疲于应付各种内乱和反叛,麻烦不断!
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这一年就消停得多了,他蜗居在新野,大腿已经开始长出了赘肉来(这是个典故)!
益州之地,因为蜀道之难,历来与外界少有往来,被称为天府之国,相对平静和安稳一些,倒是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却暗流汹涌,益州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化和升级,各派势力蠢蠢欲动!
如今的益州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政治利益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南中集团和江阳集团!
其中东州集团,也可称为刘循集团或庞羲集团,主要由外来的东州士人构成,其领袖就是巴西郡太守庞羲。当然,庞羲是公子刘循的岳父,他自然是力挺刘循的,因此,这个集团的领袖,你也可以说是公子刘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