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你这不是在故意抹黑刘备吗!
不可否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后世人们看待三国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许多人心目中,都认为刘备才是正统,蜀汉才是正义一方,接受不了对诸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任何“抹黑”!
可实际上,你若仔细研读历史,会发现一直以来,被人认为无比正确,无限正义的这些历史人物,其实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是伟大正确,其真实面目,您可能都无法想象!
比如刘备,在初得诸葛亮时,曾大赞其为自己的张子房,言听计从,以为如鱼得水!
可是后来呢?随着刘备羽翼渐渐丰满,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度,也在逐渐大打折扣,有史实可以证明,后期刘备信任和器重庞统法正的程度,要远高于诸葛亮!
若非如此,后来刘备执意要东征孙权时,为何诸葛亮没能劝阻?诸葛亮又为何说:法孝直若在,必能劝阻陛下东征?
可能还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不信任,刘备为何临终还要托孤于诸葛亮呢?很简单,因为他也没有别人可托,那时候法正和庞统,都已经死了!况且,白帝托孤这个千古美谈佳话,实际上也有鲜为人知的猫腻!
刘备临终托孤,实际上是把幼主刘禅,托付给了两个人:诸葛亮和李严!与当年孙策临死时差不多,他的本意是:政事问诸葛,军事询李严,一文一武,互相制衡!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是有限的,否则何须安排个李严,来制衡诸葛亮?他也是怕诸葛亮独掌大权,会危及到刘禅的皇帝位,而故意为之!
只不过李严其人,虽然是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可玩政治,却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最终被排挤出了蜀汉权力中枢,晚年时还因为误怠粮草之罪,被罢官免职,郁郁而终!诸葛亮这才得以独掌大权,事无巨细,皆出其手!
说到这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也有血有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诸葛亮绝对是千古忠臣之楷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没什么可质疑的,但是他也有鲜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根本没有罗贯中所描绘的那般出神入化,政治手腕高明,才是他最大的长处!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政治理想,诸葛亮斗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大权在握,独断专行,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相信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大家都听过!可是,蜀中为什么没大将?生老病死,更新换代是很正常的,怎么就蜀汉会面临人才断档的危机呢?
这就是诸葛亮的责任了,不管他的初衷是否正确,也难辞其咎!排除异己,整治李严,打压魏延,架空刘禅,独揽大权,事无巨细,皆出己手,导致蜀汉后辈晚生,毫无锻炼之机,被训练成一群听话的好孩子,却没有独当一面之能,人才岂能不断档呢!
甚至,也有某些历史专家指出,蜀汉亡国,其实是亡于诸葛亮之手,早在他主政之时,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我们可以追捧古代先贤,甚至把他们树立为偶像去崇拜,却不应一味地神话他们,而失去了客观和理智!这不是在黑化历史人物,而是将他们请下神坛,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罢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说刘备,他早年间半生漂泊,寄人篱下,如丧家之犬,自然对谁都那么客气礼敬,仁德高义!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坐断荆州,扶立天子,居宰相高位,怀并吞天下之志,还有什么必要继续装孙子,对谁都客气呢?
不是刘备变了,而是地位不同了,换成是我们或其他人身在其位,也许还不如他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