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汉中还在刘纬的手里,始终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来,到时候刘备便只能疲于防御,还哪有精力稳定人心,发展内政,积攒实力,以图冲出蜀地,逐鹿天下?日久生乱,恐怕连蜀地,最终也保不住!
因此,武将们认为,与其立足于守,不如立足于攻!拼尽全力,冒险一试,胜则成万世之基业;败则曾经奋力一搏,也算此生无憾!
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双方争执不下,难分伯仲,究竟该采纳哪一种呢?这让刘备犯了难!尤其是文臣武将,态度泾渭分明,刘备若是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文武失和,于大局肯定不利!
自从诸葛亮投奔了刘备,他一直对其言听计从,很多大主意,都是诸葛亮的谋划,只有那么几回,刘备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言,结果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恶果,因此诸葛亮在刘备心里的重量,可谓不轻,而且他主张的战略稳妥得当,刘备也无法拒绝;
张飞,那就更不用说了!自涿郡起兵数十载,一直紧密相随,忠心耿耿,情同手足,其余荆州将领,也大多是忠诚志士,为刘备属下之骨干力量,于情于理,他都不忍相负!
同时,张飞等武将们说的也很在理,况且其英勇敢战之心,值得称赞,刘备也不忍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可如何是好?
也许有人会说,简单啊,兵分两路,一路奔成都,一路奔汉中,不就行了?
呵呵,刘备手里拢共才这么点人马,若是再兵分两路,兵力便会严重不足,于攻于守,都将捉襟见肘,无法周全,也许两头都给耽误了,最终一事无成!
书中代言,其实刘备本人,更倾向于武将们提出的战略,他主要考虑的有三点!
其一,刘备曾经去过汉中,见识过那里的繁华与富足,更是对那些奇技yin巧,十分感兴趣!因此,他在当时就已经在心底暗自发誓,将来这些东西,一定要占为己有,早晚拿下汉中!
其二,文官们提出的战略虽然稳妥,就是太慢了!即便很有可能在蜀地站稳脚跟,却需要不停应对刘纬来攻,得到何年何月,自己才能称王称帝,实现胸中大志?
要知道,兴鼎五年时,刘备已经眼看就要年过花甲,身体也是大不如前,难道要自己打一辈子江山,却做不了几天皇帝?为此,刘备也很心急!
其三,刘备虽然娶了吴氏,并认了刘纬这个儿子,还立他做了长沙王世子,可是却在心底,对他恨之入骨!
这么多年了,自己在刘纬手下吃过的亏,实在太多了,刘备始终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冥冥之中,许多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都被刘纬给抢走了,因而始终郁郁不得伸展!
还别说,刘备的感觉一点没错!要是没有刘纬横空出世,那么多人才,还有益州之地,真就是刘备的!其实刘纬穿越到这个时代,损失最大者,就是刘备!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刘备便更倾向于张飞等将领提出的战略,那就是趁此良机,北进汉中,一举击溃刘纬的统治基础,把他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方能解除刘备的心头之恨!
不过,刘备虽然这么想,在决策上却不得不慎重,始终迟疑不定,下不了决心!
唉,人生为何如此艰难,非要做这种两难的选择啊!刘备望着公厅内争吵不休的文臣武将们,不禁仰天长叹,暗自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