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纬授予参谋总长一票否决权,也是基于此前,甘宁中了调虎离山之计的教训,都说真理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的,可有些情况下()
,还真就未必,需要个人智慧突现灵光!
庞统其人,深谋远略,又非常了解诸葛亮和刘备,试想一下,若当时他是参谋总长,又有一票否决权,可能就不会让甘宁轻易离开秭归,并引导参谋本部,做出正确决策,而避免中计了!
总之,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都很重要,充分发扬民主,却忽视集中,便会造成扯皮争吵,耽搁时间效率!该民主的时候要民主,该集中的时候,就要集中,这两者缺一不可!
别看刘纬的改革,好像弱化了民主原则,可实际上,他在强化集中的同时,也更强调了军事民主原则!就在完成参谋本部的机构调整后,刘纬随即便在全军,推行了一项新制度,那就是允许基层军官,参与军事决策!
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将领们面对实际状况,很难处处听从远在京城里的皇帝指令,尤其是应对某些突发状况时,因通讯不便,更需要统兵大将们能临机决断,随机应变,而不能只靠请示,等命令去打仗,那就容易贻误军机!
可是,刘纬推崇军事民主,发挥集体智慧,又岂能允许将领们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呢?这似乎是个矛盾!
但这一次,两件事情,给刘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军事民主化原则,只是提倡还不够,今后必须做出硬性要求!究竟是哪两件事呢?
其一,就是黄忠发掘了王平这个人才,并听从他的建议,引军潜伏于敌后打游击,搅得刘备大军后路不宁,最终因缺粮而导致失败,在全局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二,就是甘宁和李严,发生争执,在与参谋本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没能积极听取部下基层将士们的意见,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做出错误决策,以至损兵折将!
这两个例子,正好是两个极端!显然,黄忠做对了!其实当时,老将军自己也没有什么主意,却听从了一个小兵的意见,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不就是军事民主化的好处么?
而李严和甘宁,都做错了!在关键时刻,他们争执不下时,怎么就没有征求和听取一下基层官兵们的意见?也许,在他们的部下中,也有像王平这样未被发掘的人才,可以提出更合理的应对之策呢?或许结局,就大不一样了!
要知道,汉中军事学堂已经办学多年,培养了无数的优秀毕业生,按照刘纬的要求,这些高材生,如今都在基层当兵,或者作为基层军官使用,他们中可能像王平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
如果人人都如同黄老将军那样,慧眼识人,愿意听从基层官兵意见,那么这些军事高材生,就能很快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迅速成为将来汉军的中坚力量;可如果将领们都像甘宁和李严那样,忽视基层官兵意见,固执己见,独断专行,这些刘纬花大力气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有何用?
因此,刘纬认为,在军中广泛推行军事民主化制度的时机已经到了,便立刻决定着手实施,制定了一整套严格制度,允许和鼓励基层官兵,多提宝贵意见和想法,并要求将领们在带兵的同时,也要积极听取多方意见,以黄老将军为榜样,避免重蹈甘宁和李严的覆辙!
从此以后,汉军上下,面貌焕然一新,基层官兵们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未来竟果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英才,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就叫可持续发展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