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调集重兵于江夏,准备开战,却不料等候多日,南阳夏侯惇所部,毫无动静,根本没有参与中原大战!
其背后的真相,我们都清楚,夏侯惇是领受命令,准备西进关中,接应刘瑾的叛乱,当然按兵不动!因为,王后琪璎的生辰是固定的,早了不行,也只能等待!
可这个阴谋,孙权并不知情,眼见军中存粮一天天见底,他急得不行,只能是再度召集群臣,商讨应变之策,可以想象,一场方略之争,再度上演了!
如今,东吴六万大军,已经整装完毕,集结待命,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想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争论的焦点,并不在要不要打的问题上,而是在何时开打的问题上,众人产生了分歧!
以朱桓、徐盛、凌统和丁奉为首的武将们,主张不要再拖了,应该立即北进,攻打南阳;以诸葛瑾为首的,兵马司的文臣们,却主张再等等看,静观其变,以待时机!
诸葛瑾的坚持,是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以吴军的实力,若打陆战,恐怕不是魏军的对手!
就算经过军事改革,吴军战斗力得到了提升,那也还是水军更强,步军稍弱,就算能打败夏侯惇,夺取了南阳,也将是一场惨胜,损失太大,接下来用兵,可就无后继之力了!
那么,吴军可不可以借助水师之力,攻打南阳呢?暂时还不行!倘若由江夏沿水路北进,势必路过襄阳,惊动了满宠,这不符合既定战略,因而只能由陆路秘密北进,突然出现在新野、宛城一带,才能出其不意!
所以,为了能打赢这场仗,必须等待夏侯惇有所行动,南阳空虚才行,要不然,还不如不打!
可武将们却认为,军中粮草将尽,再等下去,纯属自取灭亡,若不能及时出兵,拿下南阳,全军不战自溃,还不如立刻出兵,拼力一搏,背水一战,说不定能战胜夏侯惇,顺利拿下南阳!
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得孙权烦心不已,十分头痛,一时间下定不了决心,不知道该听谁的,索性一挥手,示意所有人退下,他想静一静,这场军机会议,也是就此结束,什么结果也没讨论出来!
众人遵令,退出中军大帐,孙权的耳根子终于清静了,可脑子里的思绪,却一刻未停,他也是在想,当下的局面,该如何抉择呢?
其实,孙权更倾向于诸葛瑾的意见,想再等等看!因为,他的战略规划当中,威震中原,与刘纬分一杯羹这一蓝图构想,令孙权十分期待,所以他更倾向于原计划!
拿下荆州,确实重要,可说到底,荆州依然不是天下核心所在!孙权忙活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逐鹿中原,只是偏安之君,就算拿下荆州,不还是偏安于南方一隅之地?奋斗一辈子,还是个草寇之流,孙权不甘心!
若能趁这一次的机会,拿下南阳,威震中原,对孙权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倘若按照武将们的主张,现在就去与夏侯惇硬碰硬,打下来还好说,可要是打不下来呢?还是诸葛瑾的谋划稳妥,等南阳空虚,再出兵,轻而易举,一击而定,岂不妙哉!
孙权之所以犹豫,没有明确表示再等等的态度,是见军心可用,将领争先,怕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孙权对粮草储备,也十分担忧,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他心里也没底,也怕这场豪赌,会把自己最后的本钱,输个精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