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乌巢遭袭后,袁绍本来还有一个反败为胜,逆转乾坤的机会,却因为张郃临阵投降曹操,导致了全局的溃败!或许,这才是官渡之战最致命的转折点!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锅让张郃来背,是不是欲加之罪?他也很无辜啊!想想看,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我们所能看到的史料当中,对于官渡之战的描写,大多都是袁绍如何傻缺脑残,连续犯错;曹操如何英明神武,神机妙算;张郃如何逼于无奈,被迫投降!可是,这就一定是事情的真相吗?
张郃此人,绝非有勇无谋的武夫,难道他就看不出来,派兵去救乌巢已经来不及了?既然他能看出来,还提出全力救援乌巢的主张,究竟打的什么鬼主意?
可以猜测,张郃是避重就轻,舍难就易,偷女干耍滑,怯战自保,不愿去碰官渡大营这颗硬钉子!
如果袁绍真的采纳了张郃的建议,集中主力,援救乌巢,便很有可能派张郃率军一起去救,管他来得及来不及呢,反正张郃的部队不必陷入苦战,可以保全实力,避免巨大伤亡!
要知道,乌巢距离官渡前线百里之遥,最先赶到那里的,肯定是袁绍的骑兵,即便曹军仍然还在那里,也是他们首先与之遭遇,张郃和高览的步兵,就是跑得再快,等赶到的时候,两家的骑兵也打得差不多了,他正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顺手摘取胜利果实!
反之,如果袁绍逼张郃率军去攻打官渡大营,情形就不一样了!虽说曹军分兵偷袭乌巢,会导致大营防备力量减弱,可这毕竟是一场攻坚战,无法避免出现大量伤亡,张郃绝不情愿承担如此任务,所以就故意与郭图唱对台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要去救乌巢!
遗憾的是,袁绍并未采信张郃的建议,果然派他去打官渡大营!这家伙心里不情不愿,可想而知,作战之时,岂能百分百出力?
史料记载中说,张郃是“屡攻不克”,令人十分费解,他兵力占优,指挥能力,也比驻守大营的曹洪强得多,怎么会打不下来,恐怕是因为他没有尽全力的原因吧,问题不在于实力,而在于态度!
另外,张郃最终选择投降,也并非出于被迫,而是他未尽全力攻打官渡大营,如果被袁绍知道了,绝饶不了他,回去必是死路一条,索性不如率军投降曹操,他在如此关键时刻,突然临阵倒戈,袁绍必败无疑,曹操获得最终的胜利,能不表彰张郃的功绩,而厚待他吗!
或许,这才是事情的真相,而史书当中,却故意美化了张郃!袁绍本以为,自己派人去救乌巢了,等于采纳了张郃的建议,给了他面子,这家伙便会效尽全力,却没能看透张郃真正的心思,错信了怀有异心之徒!
问题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张郃应该是个忠臣,他为什么会与袁绍如此离心离德,暗怀鬼胎?袁绍待他可不薄啊,封张郃为宁国中郎将,地位比猛将文丑颜良还高,怎么却只想着保存实力,不愿奋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