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铮铮,信心满满,司马昭看起来倒是很有骨气!当时的他也没撒谎,说的全是真心话,怎料到了关键时刻,就把曾经的决心和勇气抛诸脑后,临阵脱逃,只求苟活,于是,又来到了曾被自己摒弃厌恶的辽东!
不过,前文我们也说了,马超他们来到辽东,百姓支持晋国,把他们当成侵略者,这又是何故?说白了,就是盲目排外,不能接受改天换日的巨变!
司马昭对待辽东百姓确实不如司马懿那么好,但日子也算勉强过得去,总比公孙渊()
统治辽东那时强百套!因而,这些辽东百姓虽然对司马昭的意见很大,却对晋国仍有归属感,
.b.一时间,很难改变,情有可原!
况且,辽东地区距离汉国最远,也是大汉影响力最低的区域,这里的百姓们虽然听说过关于汉国的新闻和消息,却并不那么确信汉军的到来,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因而,才紧抱晋国这棵大树,不肯撒手!..
综上所述,其实量变的积累已经到位,只差一个催化剂!马超在关键时刻,宁愿自己和将士们饿肚子,也要救济昌黎民众的大善之举,就是促成质变的催化剂,让辽东百姓们看到,汉军果然是仁义之师,传闻非虚!
再加上王双这个蠢货,为了守城和阻挠汉军,无所不用其极的恶劣手段,差点害得昌黎百姓活活饿死,如此鲜明对比之下,民心所向焉能不变?辽东百姓,又岂能不倒向汉军!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亘古不变的铁律!马超也没想到,自己一时仁心泛滥,居然会换来如此大好局面,面对着百姓们一张张幸福而感恩的笑脸,他觉得,收服民心的成就感,竟然比攻城略地,更令人满足!
好事成双,喜上加喜的是,袁熙没有吹牛,就在汉军攻克昌黎之后没多久,那十万石粮草,竟也如期运到,甚至比预计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天时、地利、人和,均已齐备,汉国第二集团军,经过了短暂休整,恢复了战力,马超意气风发,当即挥师,东进襄平!
如此一来,司马昭的末日即将不远,他闻知此讯,慌忙给东线战场的张颖发去命令,让他全线撤军,回师襄平,勤王护驾!
此时的张颖,正率军围攻西安平,打得魏军几无招架之力,眼看就要破城,却突然接到司马昭的命令,无可奈何,只能放弃,东线战场的危局,至此立解,王凌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
谁料,听说晋军已撤的曹植,却不肯罢休,给王凌发令,要求他迅速整军,挥师西进,攻打襄平的最后决战,魏军必须帮帮场子,凑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