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洪武盛世!
骑着快马,背后插着小旗的官吏自应天城门驰骋而出。
纵向四方。
转眼间。
一座座官衙大门左右的砖墙上,一张白底黑字的圣谕贴在上面。
百姓们围在一起。
衙门口走出讲解圣谕的文案。
“……人有田耕,安居乐业。”
“男耕女蚕,无有游手。”
“摧富抑强,各安生理。”
“贫富相携,共济互助。”
“轻摇薄敛,阜富与民。”
“趁时稼穑,完交赋税……”
……
【从立国之初,朱元璋接手的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
【他一边打仗一边搞建设,不但统一江山,追亡逐北,横扫北元,更缔造了一个足以笑傲青史的民治成就】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的耕地总数达到八百五十万顷】
【比宋朝的最高数据多三百多万顷,更是元朝最高数据的四倍。】
【当年的税粮收入高达三千二百万石,是元朝最高数据的三倍。】
【全国人口根据后世的估算,接近六千七百万人,突破了此前中国历史的人口最高纪录。】
【国家财政储备方面,按照《明史·食货志》的记录,各个州县的府库都粮满仓,甚至存到“红腐不可食”富得流油】
【百姓生活又如何呢?】
【有当时民歌可以佐证。】
【“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
【开国时的经济贫困、民生凋敝、内忧外患、战火不息的大明王朝】
【历经三十年治理,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经济繁荣、生机勃勃的国家】
【这就是朱元璋缔造的。】
【洪武盛世!】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的眼睛biu的一下就亮了!
“不容易啊,总算有点有用的东西出来了!”
能用三十年的时间造就这种不弱文景之治的大治。
“得国之正,名不虚传!”
刘启点点头,随即脑子抽筋突然道:
“李隆基也是名不虚传啊。”
未央殿内平起一阵冷风。
窦漪房看着脸色苍白的刘启暗自摇头。
你该啊,纯纯活该啊。
“抄《孟子》十遍,晡时前交给朕。”
“抄不完……你不想知道后果的。”
刘启发誓!
一定要三思而后言!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有点惊讶了。
但却不是惊讶民治。
民治吗,只要想那不是手拿把掐的事。
他惊讶的是……
“我大唐开国虽也经历战乱,但倒行逆施的隋朝还是留下了钱粮储备。”
“这些储备成了大唐开国治天下的家底。”
捋了捋袍袖,李隆基振袖后背负双手,朗声道:
“那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得到的是一个历经后周两代帝王苦心经营初显繁荣的国家。”
“更何况当时五代诸国中,还有如南唐、后蜀等国,自身基础也不差。”
“这些全都给北宋的繁荣打了底。”
“元朝一统天下,先有忽必烈在北方的苦心建设,后又全盘接过南宋的富庶家当。”
“资底更是雄厚。”
“真要论开国本钱的寡淡,能比大明此时更惨的恐怕也只有两汉了。”
“无论人口还是土地,两汉开国的局面都不比大明好上多少。”
“所以无论汉高祖还是汉世祖,开国后的第一件事都是休养生息。”
“就算边境上匈奴闹得欢,也都打落门牙忍下这口气。”
“但就这点说,大明比两汉还要难。”
“两汉尚且还能忍一口气,求个和亲,争个和平环境,而大明,却连这条都没得争。”
“这种情况下居然能造就这等盛世!”
“天人也。”杨玉环看着长身而立,点评古今的“年轻”李隆基,一时愣了神。
“三郎……”
……
大明。
朱元璋摸着胡须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原来咱以后这么厉害!”
“妹子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