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8章 大明唯一争得最终解释权的皇帝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百无聊赖的孙权:?

我还在这呢!

曹操用眼角瞥着身边三人。

强压住嘴角的笑意。

咱们三人是分不出胜负,但在后代这方面,孤胜了一筹!

大胜!

……

【公元1527年,嘉靖六年。】

【朱厚熜开馆纂修《大礼全书》,后正式定名《明伦大典》】

【此典修补礼仪漏洞,梳理大礼议前因后果,予以定论。】

【次年六月,此书修成,朱厚熜加封张璁、霍韬等人,追夺杨廷和、毛澄、蒋冕、毛纪、林俊、乔宇、汪俊、夏良胜等人封赏官职。】

【九月,令改称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

【集议时,满堂称是。】

……

{廷杖打烂了文臣的屁股,也击碎了他们的痴念,以及他们持守的儒家教条。}

{我感觉最初嘉靖挑起“大礼议”,只是抱着很实际的目的,为亲生父母捞取帝后地位,以及维护自己的尊严。}

{但随着事情的深入,他开始超越这目的。}

{通过“大礼议”,他将礼教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他也因此成为礼教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人物。}

{如果说早期嘉靖与杨廷和之间是政治斗争,那么到后来性质完全变了,已经变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他不再只是为父母争名分、为自己正地位,而是向不合理的礼教、祖制发起挑战,创造新的祖制。}

{“不但创行于今日,实欲垂法于万世,以明人伦,正纪纲”}

{大礼议之后,更正郊祭,郊祭改易甫毕,又重修孔庙祀典。搞定孔庙祀典,转而厘正太庙庙制,国家礼制尽被他囊而括之,改而革之。}

{他是想当第二个朱元璋。}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望着天幕,眼神深邃。

“新的时代,开启了。”

刘启习惯了自家阿父云山雾罩的说话方式了。

刘启不问,刘恒不说。

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天幕。

过去,权力角逐是在门阀、藩镇、宫闱这种层面展开。

用武力、杀戮、幽禁、废立之类手段解决。

而在大礼议中,权力角逐却是在意识层面上展开。

通过一种抽象的理论甚至几个语词的争夺来解决。

皇帝已经被儒家拉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之中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天幕里的说辞一阵无言。

“就是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

“这种破事它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朝代?”

李泌捋须感叹着:

“这就是因为礼法不明啊。”

“哪朝哪代会为着这样一件虚头巴脑的事,倾朝相争,君臣反目,搞到性命交关的地步?”

“汉成帝以定陶王为太子之事,波澜不兴,平稳过渡。”

“宋英宗故事倒很是热闹,朝臣名儒也分做两派。”

“不过比较一下,却又与大礼议大不同来。”

“前者热闹归热闹,皇帝的处境却并不艰难,英宗并未费太多周折,就把事情敲定。”

“朱厚熜却截然不同。”

李泌看向皇帝,郑重道:

“自他从安陆启程前来就皇帝位,到取得以兴献王为皇考的胜利,耗时整三年。”

“其间的起起伏伏、委曲求全、柳暗明之状,天幕都一言难尽。”

“这说明,君权的空间已经受到极大的挤压。”

“他面对的,实际是同一种力量。”

“名义上君权是至高无上的,但“礼制”却掌握在士大夫手中。”

“他们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取得比皇帝更高的话语权。”

“朱厚熜不得不争。”

……

【大礼议之后,懵懂的少年皇帝迅速脱胎换骨为老辣的政治家,并最终使成为明朝最懂得控制权力的皇帝之一。】

【尤其是对于文官集团的控制,更是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消除一切掣肘,大权在握的少年英主,也正式开始“革除一切弊政”,欲使“天下翕然称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