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光显寺之战
{雍正打仗是真的拉胯,除了平定青海稳定了康熙留下来的领土基本盘之外。}
{对付准噶尔部,理论上是和准噶尔打了个平手,但是实际上可以说是胜少败多。}
{和通泊之战,是大清自入关以来平定三藩之乱之后,满洲八旗军队的最大的一次惨败。京城八旗人人戴孝。}
{打准噶尔了六千万两白银,结果就是把康熙晚年实控的乌鲁木齐、吐鲁番、半个科布多、半个乌梁海全部割让给准噶尔,清军战线从阿尔泰山一路被推到杭爱山(狗头)}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挠了挠脑门。
“朕记得……这人好像还有一个什么条约吧?”
杨玉环轻轻点头,小声道:
“据后世子孙说,应是一条割地条约?”
李隆基伸手环抱住杨玉环。
“那军事与外交两栏怕是废了。”
“就不知内政处理的如何?”
“内政若是平平无奇,那清朝的转折点可能就在雍正这里了。”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叽里咕噜给刘娥分析着这场战争里的“罪魁祸首”
“具体到战术指挥上,两位统帅的问题倒不是太大。”
“岳钟琪失败的原因算不到他头上。”
“那傅尔丹虽有冒进的过失,但在和通泊之战中能够沉着应对,从无法挽回的败局中强行找出一条生路,这个表现至少是及格的。”
“他唯一的问题在于,在和通泊湖畔休整了一晚。”
赵恒停了一下,估算了一下天幕里准军行军的速度,又道:
“但是就算不休整,以准噶尔骑兵的优势,要追上清军也不难。”
“清军中、高层将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危局之下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决心和毅力。”
“既然统帅、中高层军官都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刘娥看着一脸快问我的皇帝,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脸上却浮现一抹慈爱。
“哦?那陛下,这问题出现在哪呢?”
赵恒仰着头,眉开眼笑道:
“当然是雍正皇帝了!”
……
【虽然阔舍图、和通泊这两战清军损失较大,但当时的局面并不算太坏。】
【西路军方向,听闻北路军发生战事,岳钟琪并没有坐观成败,而是亲率一万军队向准噶尔腹地出击,试图牵制准军,并切断敌军退路。】
【此次出击,西路军先后两次击退数千准军,并于雍正九年(1731)七月二十三日到达乌鲁木齐周边,距乌鲁木齐仅两日路程。】
【北路军方向,傅尔丹军团在科布多城内仍有士兵一万六千人,且该城的修建工作已大半完工,周长十二里,完全可以作为基地防御准军可能的东进。】
【然后,这两路大军就接到了雍正帝的谕令。】
【令岳钟琪军团:“略行游击即撤兵回营(巴里坤)。”】
【令傅尔丹军团:“将科布多驻防兵丁悉行撤回,令于察罕叟尔、扎布韩等处驻劄。”】
【说白了,雍正让即将打到乌鲁木齐的岳钟琪军团后撤五百公里,回到巴里坤。】
【让傅尔丹军团后撤四百公里,退到察罕叟尔驻扎。】
【这次退兵后,整个科布多内再无清军驻守。】
……
大明。
“嘿,怂了嘿!”
朱元璋笑着指天。
“这叫什么?这叫被打怕了!认怂了!”
“真是,他以为这小孩子过家家啊?”
“打仗这种事情,可不是打不过对面,服个软就完事了。”
“就算六国事秦之事太过遥远,两宋之事可不远啊。”
“你把整个科布多、乌梁海都让出去,人家也不会给你这个面子撤军的。”
马皇后看着可算逮到机会狠狠吐槽的老朱,笑得无奈。
“瞅你,一副心眼不大的模样。
朱元璋轻哼一声,抚膝正坐,看着天幕不回话。
咱就是心眼小!哼!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忍了又忍,但实在忍不住了。
“砰!”的一声巨响,御案上的茶盏奏折都跳动了一下。
“把四贝勒给朕叫来!”
随身总管慌忙退下。
康熙看着天幕,阴沉着脸。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一旦开始,没有某一方头破血流、跪地求饶,是很难结束的
……
【在清军全线收缩后,噶尔丹策零步步紧逼。】
【雍正九年九月初六,尚未从科布多撤走的傅尔丹奏报:“敌军距科布多五十余里,声言攻取察罕叟尔,在杭爱山脉过冬。我军已将马匹、牲畜收入科布多城中固守。”】
【因为雍正的撤退命令,在科布多的清军都在准备搬家。】
【准军距城仅五十余里,也没有人出去抵抗。】
【此时雍正才明白,对面的胃口不止是科布多。】
【于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紧急发布三道战令。】
【第一,命锡保、丹津多尔济二人领兵防守察罕叟尔,但不可轻易离营出战,以保护军需物资、马匹为第一要务。】
【第二,任命大学士马尔赛为抚远大将军,率军支援北路军。】
【马尔赛率军出征后不久,雍正又命他暂缓行进,先派人去库伦(今乌兰巴托)接上哲布尊丹巴,送去多伦诺尔。】
【雍正为防准军将喀尔喀活佛劫走,特意如此安排。】
【然而,此时哲布尊丹巴所在的库伦,距准军攻击的科布多尚有一千七百公里之远。】
【第三,在内蒙古作总动员,诏谕内蒙古四十九旗:“朝廷两路出兵,皆为尔内外蒙古。喀尔喀乃尔等之屏障,不可置之度外。王台吉与弁兵等果能出群效力,自从优议叙,赐与世袭‘巴图鲁达尔汉’之号,使令名垂于永远。”】
……
大清·顺治时期
“儿啊,你觉得这三条政令如何?”
一身常服的孝庄看着天幕里的三个举动,嘴角抽搐着,随即问向皇帝。
同样一身藏蓝常服的福临,正仔细擦拭手里的银色长剑。
闻言看向天幕,皱了皱眉。
“如果要评价一下这三个举动,那就是都比较蠢……但具体蠢在何处,儿子还真说不上来。”
孝庄看了一眼福临手里的长剑,又看了看正在修补的砖地与城墙。
有了此物,但可以一力破之……可也不能事事仰仗于它。
孝庄轻声道:
“你说对了,这三条战令,个个都是蠢出升天了。”
“第一个,让前线士兵不要出击,在营内固守……”
孝庄提起来都觉得荒唐无语。
“茫茫草原,遍地都是准噶尔骑兵可通行的道路,在营内固守如何阻拦敌军?”
“第二个,准军还没进喀尔喀地界,就先把喀尔喀活佛接到蒙古,这不是摆明了告诉蒙古人,清军大概率守不住喀尔喀吗?”
“这不是等着喀尔喀各部不战自溃吗?”
“第三个,从太宗时期开始,皇帝调动漠南蒙古各部军队,向来是说一不二。”
“他根本必要做这样的总动员呢!”
“这是明摆着告诉各部落首领,我们快不行了,你们要奋力自保!”
孝庄将手里的十八子拍在御案上,厉声道:
“不知兵事就不要指手画脚!”
“蠢货!”
……
【因为要求清军各部“固守营盘”,所以清军实际上只控制着“科布多至察罕叟尔”这条线,其他广阔的草原则任由准噶尔骑兵驰骋。】
【而内、外蒙古诸部,则因活佛迁入内地和雍正的总动员令,均人心惶惶。】
【噶尔丹策零派遣大策、小策率军两万四千人,对喀尔喀发起全面进攻。】
【准军先打科布多城,清军坚守不出,再打察罕叟尔,清军还是坚守不出。】
【这时大策、小策玩明白了,直接调转马头,以三四千人为一队,分散攻击喀尔喀各部。】
【一时间喀尔喀大乱,重现了之前噶尔丹入侵时的惨剧。】
【由于没有清廷将领统一调遣,各部首领茫无头绪,很多部落直接放弃抵抗,抛弃牲畜、辎重,向内蒙古迁徙。】
【之前已经降清的辉特部公爵巴济,更是直接投降准噶尔,引领准军劫掠。】
【局势如此,雍正也慌了。他直接临阵革去马尔赛的抚远大将军之职,理由是:“(马尔赛)即行调遣,甚属背谬。所探军情不确,办事亦甚含胡。”】
……
大唐。
“做得越多,错的越多。”
李世民实在不理解雍正是在什么思想下做出固守这个决定的?
“承乾,你要知道一件事。”
“行军打仗,士气第一。”
李承乾面无表情的批复奏折。
阿耶,我现在很忙,不是很想知道。
李世民捻着须尾,自顾自道:
“外面准军肆虐,朝廷下令固守,清军只能消极防御。”
“但事情总是一体两面的。”
“准军现在是分散而击,清军可以就此时机择一勇将带一支精兵,直捣黄龙!”
“能不能捣黄龙不重要,哪怕只阵斩一两百人,士气也维持住。”
“可惜啊,偏偏是固守不出……”“不懂的事情就不要乱指挥!”
他又想起李隆基了……
……
【准噶尔军队进入喀尔喀后,分散劫掠。】
【统帅大策、小策的大营,扎在苏克阿尔达胡。】
【当时,负责这一防区的是驻守察罕叟尔的清军将领锡保,由于雍正“固守营盘”的命令,锡保并没有令城内的清军出动,而是派出城内的喀尔喀部落首领丹津多尔济,会同塔米尔的多罗郡王策棱,带领各自部落的军队,共同对准军发起攻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