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三章 皇帝的小妙招  大汉储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盈敲定了年号,历法也差不多了,就准备着明年正式颁行。

南越国世子赵始,终于得到了机会,能面见刘盈。

“外臣拜见陛下!”

刘盈看了看这位同行,他也是南越国太子,只是这小子虽然身材高大,但眼圈发黑,说话中气不足。

身上穿着厚厚的皮衣,却微微颤抖,明显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

据说赵佗那老家伙身体极好,瞧这竖子的德行,能不能活过他爹还不好说。

“平身吧!”

刘盈让他站起来,而后问道:“你来长安也有些时日了,朕这边一直忙碌,也没抽出时间见你。你有什么事情,只管说吧。”

赵始躬身道:“陛下,外臣此来,一是代替阿父,向陛下进贡,主要是送些岭南的土产,孝敬陛下。其二,臣斗胆恳请陛下,能体恤百姓,勿要……勿要放纵匪盗,进入岭南。”

刘盈眉头一动,盯了他一眼,赵始连忙低下头。

过了片刻,刘盈才道:“还有吗?”

“有……外臣想清陛下赐下历书,岭南百姓,耕田种地,悉数仰赖历法。过去的颛顼历已经不准,需要换成新的,还请陛下垂怜!”

说着,赵始竟然深深一躬,十分谦卑恭顺。

很显然,这个历书才是他最想要的东西。

刘盈沉吟了好一会儿,才微微一笑,“赵始,你知晓历书的紧要吗?”

赵始连忙点头,“回陛下的话,耕田种地,最重农时,差了一天半天,就会有很大影响,若是差了三五天,只怕绝收都可能。岭南虽然天气炎热,雨水丰沛,却也是大意不得,等闲之下,一季粮食绝收,就要饿死百姓无数。陛下仁慈,恩泽四海,还望能可怜岭南生灵,赐下历书!”

赵始倒是一点没有撒谎。

农耕文明可不是把种子撒下去就行了,真正紧要的是时令二字!

秦汉的地方官,最重要的一项使命,就是督促百姓,莫误农时。

到了该干什么的时候,地方官要敲锣打鼓,去通知百姓,半点不能出错。

而这些地方官仰赖的,就是历书,就是二十四节气!

这套东西,才是农耕文明的核心。

赵佗为什么愿意来进贡,除了畏惧大汉强悍,就是想索要历书。

南越国没有观星象定历法的能力,只有向大汉取经。

事实上,几千年来,许多番邦蛮夷争抢着来进贡,不光是能从回赐当中,捞到巨额好处。

凡是从事农耕的国度,都需要中原历法。

没有这个,只能凭着感觉种田,收与不收,也就只能看天意了。

“赵始,朕想和你说点闲话,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

“愿意,愿意!”赵始慌忙道:“陛下有什么赐教,臣洗耳恭听。”

刘盈点了点头,然后笑道:“伱们没有历书,你们可有史官?”

赵始一怔,只能道:“有人记录,却是远不如大汉的国史馆。”

刘盈一笑,“这事情朕不谦虚了……朕还做储君的时候,就监修国史。修史这事太重要了。别看你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是史书不承认,没有人记录下来,你就一钱不值!”

刘盈笑道:“你也别不服气,觉得千秋青史,一向秉笔直书,功过是非,岂能无视?这你就错了,毕竟只有中原大地,才有记录史册的习惯……你和令尊去了岭南那么多年,可曾见过他们记录史书?”

赵始无奈摇头,苦笑道:“回陛下的话,阿父初到岭南,发现当地越人还在刀耕火种……又如何能记录史书?”

刘盈点头,“这就是了……就拿冒顿单于来说……他恨高皇帝,也恨朕,嚷嚷着要把朕抓起,碎尸万段……又要马踏中原,跃马神州。他却是忘了,如果没有大汉的史官,没有我们如实记录,光靠着匈奴的那点人,靠着他身边的几个巫士,又怎么如实记录史书?只怕要不了几代人过去,就没人知道他冒顿单于了。他恨我们,却靠着我们名扬后世,你说这事情有趣没有?”

赵始猛吸口气,陷入了思忖。

刘盈这话说的是冒顿单于,却也是他们父子啊!

南越国又比匈奴强多少?

准确来说,远不如匈奴多矣!

南越国的历史,赵氏父子的下场,还要依赖汉家史书……汉家愿意往好了写,就好好写,愿意往坏了写,就写得不堪点。

还有更惨的,干脆不写了,到时候又有谁知道南越国的情况?

一想到这里,赵始突然意兴阑珊起来。

就这样还跟大汉斗什么啊?

人家掌握着最终解释权!

刘盈看赵始一眼,就又笑道:“水有源头树有根,你阿父领兵开拓岭南,有大功于华夏,这是没错的,可你们的根基也在大汉身上。历书、史册、文字、礼节、商贸、钱货……哪样离得开大汉?”

刘盈又伸手拿出几枚五铢钱,摆在了赵始面前。

“你看,这是大汉新铸的铜钱,重量胜过秦半两,工艺精湛,增加了齿状边缘,防止有人偷偷削割。你可是见过了?”

赵始点头,“见过,自长安西市见过,外臣还曾兑换不少。”

刘盈含笑,“没错,你也该清楚,这么好的铜钱,你们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要不了多久,南越国境内,都要奉行大汉历法,书写大汉文字,使用大汉铜钱……朕就想问问,你们还跟大汉斗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