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 隆中对对榻上对  舍弟诸葛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诸葛瑾放出话来要接见鲁肃,鲁肃也只好等着。

来到别人地头,别人好意招待几天,这不为过吧?要是这点时间都不肯等,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了。

然而,诸葛瑾可是很忙的,连续两三天都公务过多。只好先让人好吃好喝伺候着,并且分田分房给鲁家人。

鲁肃无奈,也只好跟着族人一起先去勘察地皮,接收庄园——他那些伯叔兄弟,早就对他乱卖老家田地耿耿于怀。

如今到了江南,又有当地郡守肯分田,直接把鲁家人的情绪点燃,再次施压逼着鲁肃亲自受理。

七月初一,抵达芜湖后的次日,鲁肃及几个主要亲戚,就被户曹郡吏领去城南三十里外的远郊,在泾水东岸的一条支流小溪边,划了一大片土地。

郡吏也知道诸葛郡丞挺重视这家人,没敢糊弄,亲自指着山势溪流跟鲁肃解释:

“听说先生族中有家眷近二百口,奴仆三四百。这块地皮,光是临近溪水的平缓地带,便有东西三千步长,南北八百步宽。

按壮年男丁耕种纵横百步田亩算,也够两三百丁壮耕作了。如若先生觉得不够,也可再开垦些周边的缓坡田,只是灌溉繁琐些。

本郡如今实行新政,对新来的淮南义民有优待,凡能自力垦荒者,新垦田地十年之内不收租。但如果需要官府供给铁器、耕牛,则只能享受五年之内不征赋,第六至十年减半赋。

另外,对于不适宜种粮的坡田、山林,可以折价以钱抵粮。我们这边是建议试试种茶,或以竹林产笋、供材,官府会提供茶种并教导种树技术,每五十亩年缴纳仅百钱,也就是一亩两钱。前十年同样免税。”

鲁肃对于钱财不是很上心,但郡吏的介绍他还是听得很仔细。

倒不是为了那点利益,而是好奇丹阳郡这边如今会用什么样的具体政策惠民、招揽流士,从这当中也能观察出诸葛瑾的内政风格。

听完郡吏的话后,鲁肃首先是有些不信的,但他也不表露出来,只是旁敲侧击问:“这十年之内不起租,只是针对开荒吧?对于曾经耕种过的熟地,或者因为百姓流亡而短暂抛荒的,重新种起来,也能给这么多年免赋?”

郡吏业务很熟练,应声便答道:“当然是筚路蓝缕从头开荒,才有这般好处。不过熟田如若抛荒已多年,比如自中平年间就开始抛弃的,勉强也能算重新开荒。”

鲁肃自忖抓住了一个疑点,就指着面前这块不错的田地:“那此田也是中平年间就开始抛荒不成?看此地并无乱树大石,只有些荒草,肯定是种过的吧。而且靠近溪流,灌溉便利,怎会没有人要?”

郡吏闻言不由笑了:“此地虽好,可毕竟在远郊,离城二三十里,是不是中平年间开始抛荒,我也不得而知,但自当年山越作乱以来,这儿便多年没有收上租赋。

汉人良民,见此地已近山区边缘,恐惧宛陵的山越村落部族时时下山,加上丹阳北部此前因孙策、刘繇激战,杀戮较多腾出不少空田,芜湖百姓多有北走,这些地方就空下来了。”

鲁肃听完,心中盘算了一下,扬州北部的山越,在闹黄巾之时,还比较安分。大规模的过不下去,主要是何进、陶谦停止招募丹阳兵后,山越青壮少了一条就业出路,就开始滋扰地方。

所以这儿至少荒了五六年了——当年的大将军何进,是一直有用丹阳兵的直到他被十常侍杀了,算来已有七年,陶谦停止招募丹阳兵的时间比何进更晚。

不过,从郡吏刚才那番话里,鲁肃也能敏锐地捕捉到另一条重要信息,而且这条信息还非常出乎他的意料。

他忍不住追问:“听你的意思,原先此地已存在多年山越和汉民互相忌惮的问题,现在难道解决了?还是说看在鲁家有强弩弓箭的份上,才把我们顶到这来屯垦?”

郡吏闻言,似乎觉得受到了一点侮辱,立刻抗声争辩:“先生何以不明好歹!郡丞一片好意安置先生族人,岂有他念?

若说这山越为害,两个月前或许还还有点严重,但现在祖郎已下令严密约束部曲,汉越互不相犯。

半個月前倒是出过一个案子,还是有几个山越盗贼下山杀掠,但是官府行牍后,那酋首已经把盗贼头目首级斩送来了,其余几个从犯也都被交出,发到苦役营下矿洞挖铜。

南边泾县等六县,原本多年累计,总有两三万山越青壮无所事事,如今都帮着府君开矿的开矿,整治泾水的整治泾水,修路的修路,都找到活干了。

还筛查出两万多汉人隐户逃民,也都好生说服安置,重新从事产业。”

郡吏说起这些时,语气非常骄傲,似乎很以自己能在诸葛瑾、诸葛亮手下做事为荣。他原本被交代过,要对鲁肃礼貌些,但鲁肃居然质疑诸葛兄弟的内政治理效果、对山越的笼络能力,这是他绝对不能忍的。

鲁肃大受震撼,他当然看得出,那郡吏的无礼爆发,是发自肺腑,可见是真心崇拜上官,而非谄谀之人。

鲁肃也改容正色,诚恳求教:“在下并非质疑,只是觉得匪夷所思。山越为害,已历多年,当初雄略如故车骑将军朱公(朱儁),征剿得力,却也不能使之久安。

诸葛府君何以短短两月,将山越慑服得如此彻底?竟能与汉秋毫无犯?是在下见识短浅,实在难以想象。”

郡吏傲然道:“你难以想象的事情还多着呢!诸葛府君会点铁成金的炼铜仙术,诸葛郡丞会登黄山如履平地的飞升仙术,这也要告诉你么?我只知道山越人因此二术、恩威并举,心悦诚服,五体投地,你服不服是你的事情。”

鲁肃:“……”

……

短短三天的分田分房、在芜湖各地的寻访游历,让鲁肃大开眼界。

他们家最后分到的庄园房舍,当然不可能是“荒地”上自己长出来的,所以只是一座一个月前还属于附逆将领蒋钦在城南的私宅别业。孙策手下文武跑了之后,房子留下来了,就被收缴重新分配。

鲁肃见识了芜湖百姓的安居乐业,还走马观花去宛陵、泾县开了开眼界,亲眼看到山越人确实对诸葛兄弟心悦诚服——当然,整个过程中,肯定是有人保护他的,不会让他乱走开溜。

整个过程,鲁肃对于诸葛家人的治理水平绝对是佩服的。要是他有陶渊明的文采,那高低得整一篇《桃花源记》不可。

无奈辞藻文笔非他所长,只能用粗鄙之语感叹。

“诸葛兄弟治世之才,当真匪夷所思,可谓治世之能臣,板荡之孤忠。只可惜淡泊寡欲,并无雄心远略,难为明主。孙策纵然其他方面远不如他,却胜在有大志……”

结束完一切考察后,鲁肃内心如是下了结论。

他已经彻底承认,诸葛兄弟的厉害,远胜于他,但应该不会重用他,不会给他施展抱负的好平台。

对于一个主公来说,其他能力这些都不是首要的,首要得有野心,这是驱动团队向前拼搏的第一源动力。

而根据鲁肃对丹阳地方治理的观察,诸葛瑾绝对是缺乏那股“狠劲”的,他的动力不足。这一点不仅远不如曹操,甚至都不如孙策、二袁、吕布,充其量只能跟刘表刘璋那些守成货色比比。

鲁肃今年已经二十五岁,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三观,他觉得一味靠旧办法救汉是没前途的,必须另辟蹊径。

怀着这个念头,以及复杂的佩服之心,七月初四一早,他终于等来了诸葛瑾的亲自接见。

……

“临淮野人鲁肃,拜见诸葛府君。蒙府君照顾族人,肃不胜感激。”

鲁肃被领到太守府正堂,非常正式地拜见,这也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诸葛瑾。

如今的诸葛瑾,看起来比他那个年轻五岁的弟弟还稍微高一点点,不过诸葛亮还未彻底成年,以后还不好说。

诸葛瑾的长相虽然略逊,但另有一股正大内敛的气象,容易让人觉得深藏不露。

诸葛瑾微微颔首,吩咐在旁边设了坐榻,这才说道:“子敬兄,久闻你急公好义之名,所以指名要见一见。不会怪我事务繁忙,让伱多候了两日吧?”

鲁肃:“岂敢,山野村鄙之人,这几日正好见识了芜湖、泾县等地繁荣,大开眼界。府君兄弟治民理政之能,实乃肃平生仅见。”

诸葛瑾仔细观察着他的语气神情,判定他所言发自真心,知道自己的宣传工作已经起效了,那也就能省掉很多弯弯绕。

他原本准备了好几套说辞,现在临时决定省略,直接单刀直入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