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拿到援助的装备后,很快把一批此前跟曹操作战中撤换下来的部曲,换装一新。
然后交给青州校尉管统带领,整顿一番,准备投入对曹军的反攻,暂解南皮之围。
下定决心后,袁谭也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反攻计划通过辛毗,通知到了太史慈那儿,希望太史慈能帮他掠阵担任预备队。
太史慈此番来之前,倒也得了刘备授权、诸葛瑾诸葛亮关照。
刘备本就允许他便宜行事,必要的时候可以展示一下肌肉,也是让袁谭看看跟刘备结盟的好处,让袁谭更离不开刘备。
至于具体怎么打,原则上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诸葛兄弟也帮他筹划了一个预案,也就是类似于小说家口中的“锦囊”,太史慈只要按照那个指导思想自己评估就行了。
当然,诸葛兄弟给的预案,肯定没有罗贯中写的那么玄乎、那么具体。
都是些比较笼统的,原则性的东西。比如即使参战了,也只能参与到哪种程度,不允许当先锋,不允许打前阵,不允许丧失独立指挥权,等等……
所以听说了辛毗的需求后,太史慈也没立刻答应,而是对照了自己的授权,并且听取了袁谭的战略目标后,反过来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案。
太史慈首先向传信的辛毗确认道:
“袁青州是想仗着军援刚刚到位,曹军尚不提防,发起一场反攻,以求暂时解围南皮城?
曹军猛攻南皮两月未果,如今也确实有所懈怠、已经把一部分兵力抽调到西线,去征伐别处了?”
辛毗满脑子都是袁谭的任务,对于太史慈的质疑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常诚恳:
“太史将军果然敏锐,一下子就问到了重点。大公子所图,确如将军所料。而且曹贼如今在南皮城下,围城也确实松懈了些,兵力并不是很多。
曹贼对南皮的态度,应该是从最初的一鼓作气猛攻拿下,变成了持久围城——毕竟他攻入河北腹地后,千里平原沃野,一马平川。
曹贼此前第一阶段的目标,是一路北进打到易水,把冀州东西截断为两部分,以图分割包围。然后第二步就是把跟我家主公所在的邺城分隔的、人口最多最富庶的渤海郡这块飞地给拿下。
但曹贼没料到我主在危难之际,当机立断,把被分隔成飞地的渤海郡的防守权柄,交给了大公子,让大公子依托青幽死守。而大公子在前两个月,又从幽州调了张南、王门到渤海死守,守住了南皮。
曹贼见渤海郡不再是容易捏的软柿子,这就改变计划,掉头西进,去分兵攻打冀州中部的安平郡、巨鹿郡,如今留在南皮城外的部队,战力已不足以破城,只能是围城,正是我军趁虚反击的良机啊!”
辛毗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分析,也把自己回归袁谭阵营后,刚刚得到的最新前线情报,都跟太史慈共享了。
太史慈听完后,也觉得如果这一切都属实的话,那机会确实不错,很容易出其不意打一场小胜,来鼓舞一下袁谭一方的士气,同时也让袁谭认识到跟刘备合作的好处。
曹军在最近两個月的进攻受阻后,回头去安平郡、巨鹿郡,那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冀州腹地都是平原,最初的穿凿分割完成后,发现东边的飞地并不是软柿子,自然会回头去捏“次软”的柿子。
对曹操来说,现在不是死磕任何一块硬骨头的时候,而是尽量水银泻地一般在河北平原腹地扩大战果。
袁绍虽然重病卧床,但他亲自镇守的邺城所在的魏郡,以及魏郡北边的赵郡,那防守力量还是非常巩固的。巨鹿郡的西半部、位于魏赵之间的广平故地,应该也防守很坚固。
而冀州中部的安平郡全境和巨鹿郡东半部,应该算是软弱的肥肉了,曹操先拣肥肉吃,这很合理。
(注:西汉的时候,在冀州的魏、赵之间还设有一个广平郡,东汉初年把广平郡并入了巨鹿郡。历史上要到后来曹魏建国,才重新又从巨鹿里划分出广平郡。
所以现在建安六年这个时间点,是不存在广平郡的。而现在的巨鹿郡疆域呈东北-西南走向,非常狭长。在巨鹿泽东北的那部分巨鹿郡领土,袁绍很难防守。而巨鹿泽西南、位于赵魏之间的那部分,袁绍目前还相对容易防守。)
太史慈仔细评估后,断定现在南皮城外的曹军确实处于一个相对虚弱的历史低位。
如果袁谭一方,内有张南、王门死守,外有管统带着援军增援,再加上自己从旁策应,取胜的把握还是不小的,至少能冷不丁偷曹操一下。
《三国演义》里的张南就是个路人甲,但正史上他地位也不算低。焦触、张南二将在幽州的地位,不亚于张郃、高览在冀州时的地位,那都是幽州武将前几名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