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0章 落荒而逃李曼成  舍弟诸葛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安七年,八月初一。

也是周瑜初次在日照港发动奇袭反击、击败孙观所部后第四天。

琅琊郡沿海的曹军,在周瑜的袭扰下,终于开始调动,收缩。

原本几乎是沿着琅琊海岸每一个渔村、一路驻扎过去的曹军。现在都如惊弓之鸟,至少要聚集成数千人一群的规模,结寨而守。

小一些的据点,都已被曹军放火彻底烧毁,然后由东北往西南逐步撤军。

周瑜对于这些最新情况,当然是一直了如指掌。

他麾下的哨船,每天都会勇敢地伪装成渔船,到近海侦查哨探。哪怕被曹军发现了,也能仗着航速优势跑掉。

曹军来的时候是没有战船的,只能靠沿海就地缴获的小渔船反击,所以只要曹军敢下海追击,用不了多远就会被周瑜迎头痛击、全部歼灭。

这种事情尝试了一两次后,李典和孙观就都学乖了,再也不敢下海。哪怕周瑜的哨船就贴着岸边一两里地观察曹军动向,曹军也不为所动。

想看就看呗,反正也没打算久驻下去,没几天可看了,惹不起还躲得起。

……

“都督用兵真是神妙,区区几天时间,就把沿海各处曹贼打得鸡犬不宁,不得不收缩退兵。我江东儿郎,水战果然不是那些北人可敌的。”

琅琊外海的海面上,一支数千人规模的舰队驾着最新锐的战船,逡巡搜索着战机。周瑜身边几个部将,听说了哨船回报的最新情况,也是忍不住赞叹周瑜的用兵之能。

“什么都督不都督的,主公和使君允许我们独自成军,负责此次战事,这是对我们的信任。虽说眼下没有外人,你们也要注意改口!”

周瑜放下望远镜,板着脸训斥了几句,终于让那些粗鄙武夫收敛了些。

蒋钦徐盛等部将连忙表达了抱歉,表示自己只是喊习惯了,此刻又没有外人,才一时疏忽,以后一定乖乖称呼校尉。

毕竟周瑜归顺刘备之后,此前还寸功未立,能让他保留校尉的头衔,已经是刘备用人不疑了。周瑜本人对于如今的待遇并无怨望,他可不想被那些大大咧咧的老部下害了。

做完了规矩,周瑜回到舱内,对着海图勾勾画画了几笔,又陷入了沉思,自言自语道:

“若是我用兵时,既然知道沿岸各地都站不稳脚跟,容易被水军优势的一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那就该快速退兵。

但观李典、孙观反应,他们的退兵很是迟缓。只是先把小股的部队集结起来,每個点驻扎数千人,然后由北向南徐徐逐次撤退。每处相隔七八十里,约是一日的强行军路程。

两三百里的海岸线,如今一共形成了三个孤悬的据点,包括这日照港在内——李典就不怕我集中兵力,揪住其中一个点痛击,将当地的曹军歼灭么?还是他觉得,把每处的兵力增加到四五千人,就足以长期固守了?”

前几天,周瑜第一次袭击日照港的时候,动用的登陆兵力确实不多,当时岸上成建制集结的曹军也就两千多人,周瑜一鼓作气集结了五六千人,形成了局部的绝对优势兵力。

登陆列阵后一拥而上,曹军在这些海港又没有建设坚固营寨,才被一口气击溃。

周瑜心中暗忖:若是李典觉得,我只有这么多兵力,所以他也把部队集结起来,每处有四五千人,然后再构筑木栅夯土营垒,就可以固守避免被攻破,那也是有可能的。

但这种想法,未免有些被动,就如同算盘珠子,拨一拨才动一动。

如果自己能够一次性集结起上万人的海船水军呢?到时候聚集四五千人抱团,还不是会被优势兵力碾压、白白多损失一些?

周瑜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李典孙观都想到要撤军了,还不一次性撤个爽快,而是这么慢吞吞的、分步撤。

如果知道一件事情是对的,那就该做彻底,拨一拨动一动算什么?

他自言自语地沉吟着,原本倒也没指望身边那些武夫部将解答,谁知,水贼出身的蒋钦,却忽然偶有一得,主动献策道:

“校尉,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孙观出身泰山贼,贪恋财物,舍不得那些已经运上来的补给物资?

曹军沿着海岸线肆虐,已有一月,校尉此前一直按兵不动。夏侯渊为了持久控制沿海各港,也让李典和孙观以车重沿着海岸缓缓而行,往各处运送囤积军粮,以为久计。

现在我军终于收网,痛击了他们几次,他们要仓促退兵的话,这些囤积的军粮、物资必然要放弃。如果不舍得放弃,那就得慢慢原路折返运回去。他们把兵力收缩到数个据点,每处相隔的距离,大约正是车队行进一整天的路程。”

周瑜毕竟是世家出身,没过过苦日子,也没做过贼。对于社会底层的代入感和同理心,还是差了些。

而且,他毕竟也才二十七岁嘛,周瑜也是需要成长的。

被水贼出身的部下提醒,他才豁然开朗,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周瑜不由欣慰地拍了拍蒋钦的肩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自问知兵,对水战更是无有不通,今日竟不如公奕,不得不服呐。原来孙观是舍不得那些物资,这就不奇怪了。

夏侯渊已经让他们撤退了,他们自己却觉得多拖五六天甚至七八天、把余粮和其他军资运回去也不碍事。既然如此,我当然要让他们求仁得仁,付出代价了。

传我将令,今晚全军集结至胶山外海,四更时分登陆对胶山水寨发起夹攻。务必大肆鼓噪,多点火把,假装有数万之众登陆,让我们再送孙观李典一程。”

蒋钦、徐盛立刻表示谨遵军令,这就去筹备了。

胶山就是后世胶州湾西岸的一片山区,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叫胶山了,也是琅琊郡和北海郡、东莱郡接壤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