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得到了诸葛亮的充分授权,军事指挥和后勤都能亲自一把抓。
讨伐越嶲郡蛮夷的筹备工作,也得以进一步加快。
不过四月底,法正就做好了全部战前准备,也集结了张任、周泰和蒋钦三将。以及张嶷、马忠等年轻军官。
一次性带兵两万余人,虚张声势号称五万,从南安县开拔,沿着大渡河西进,开始了越嶲征伐之路。
或许会有看官觉得奇怪——那些南蛮夷帅都那么头铁的么?牂牁郡刚刚被诸葛亮派人干掉,其他郡的蛮王夷帅为什么不赶快服个软呢?为什么他们还能被诸葛亮或是法正抓住把柄讨伐呢?
这时候好言好语说几句场面话,应该也能躲过一劫吧?
但这事儿还真没那么容易,一方面这个时代信息传递闭塞,尤其是那些地处十万大山中的偏僻地区。
牂牁郡那边的近况,越嶲郡这儿未必那么快知道。就算有一部分人知道了,其余人也未必就相信他们,多半还是将信将疑想继续观望一下。
另一方面,越嶲郡这儿的蛮王夷帅,之前的劣迹其实一点都不比牂牁郡那边少,甚至还犹有过之——
在原本历史上,牂牁郡那边的蛮王朱褒,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好歹还只是事实上自立,名义上并没有敢公然反叛。要等刘备死了之后,才彻底嚣张放飞自我。
而越嶲郡这边的头号夷帅高定,却是一开始就比较自大,他早在刘备还活着的时候,就敢公开搞事。还从越嶲郡越境进攻犍为郡的新道县,只是被时任犍为太守的李严派援军击退了。
这一世情况虽然略有变化,但高定也是早在当初刘备跟刘璋争夺成都时,就尝试过越境捞点便宜。
最后因为刘备快速横扫了刘璋、安定了局面,高定眼看没更多机会了,这才仅仅只夺了蜀郡与越嶲郡交界处的牦牛县等地,便及时停手。
牦牛县是大渡河中游的一座县城,也是蜀身毒道北段“牦牛大道”的起点。
从这里往东,都可以走大渡河水路航运一段;从这里再往南,就得离开水路,穿越越嶲郡境内的大凉山山谷,一直可以通到金沙江边,也就是后世的攀枝花一带。
严格来说,在两汉时期,牦牛县一贯是属于蜀郡治下的。高定前几年占了牦牛县后,一直没有交还,诸葛亮忙于整顿内政,也没及时让人去讨要这座县城的治权,这就一直保留下了这条讨伐宣称。
这样的操作,也非常符合诸葛亮一贯的风格。
原本历史上刘备死后,南中各郡皆叛。诸葛亮也是先派人交涉、写信谴责安抚,恩威并施,但并没有立刻武力讨伐,只是保留住宣称,然后内部整顿安定,搞内政种田,足足花了两年,然后才开战。
这是典型的“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政治智慧,先保持斡旋交涉,把宣称的火候养住,等哪天腾出手,想动手立刻就能动手。
挨打的一方,也只能怪自己没眼力见儿,占谁的便宜不好,非要占诸葛亮的便宜,那不是白白给人送宣称么?
……
法正很好地贯彻了诸葛亮的“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文件精神,四月下旬出兵之后,就一路从南安县沿着大渡河西进,直扑牦牛县而去。
因为这段路可以走大渡河水路,所以张任和周泰都可以暂时打酱油,主要是负责水军的蒋钦辛苦一点,要确保行船安全,把大军完整送到牦牛县。
一路上,周泰和蒋钦因为是水贼出身,倒也不在乎大义名分,法正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只管军事执行层面的事儿。
张任毕竟是良家子文明人出身,从启程那天起,他看着法正的做派,就稍稍有些懵逼,总觉得不太对劲。
所以接近牦牛县时,他还忍不住请教:“府君,我军这样悄悄行进,是不是有损王师气度?不该大展旌旗、壮我军威,然后遣使谴责高定,逼他归顺、先礼后兵么?”
法正却不以为意:“什么谴责高定、先礼后兵?你当这是两国交战、还得先宣战才师出有名呢?我们本就是平叛,是夺回我们应得的!
从高定三年前趁乱夺取蜀郡的县城时,他就已经是叛军了,大汉和这个‘西南夷叛贼’一直处在交战状态,还有什么好宣的?
先夺他一个县城,然后打进越嶲境内,等他自己找上门来,再跟他谈!要彻底归顺、让朝廷派出流官和驻军,实际控制蜀身毒道沿途,我们才能收兵!”
法正想得很清楚,要是一开始就先礼后兵,万一对方怂了,指望交还一两个县城就息事宁人、然后高定继续“名义上遵奉刘备,只要越嶲当地的实际治理权”呢?
所以,要防止对方“割肉止损”,必须一上来先闹大,然后逼着对方“要投就投彻底一点,不存在什么投降输一半”,确保朝廷可以彻底实控越嶲的主要要害之地。
越嶲郡面积太大了,诸葛亮和法正从来也没指望彻底掌握山区里的所有部落,那是做不到的。别说东汉时做不到,就是到了20世纪上半叶都还做不到。
但诸葛亮必须确保“蜀身毒道”或者说“牦牛大道”沿途彻底打通,经过的几个县城和下属的乡镇,都控制在官府手上。
张任听了法正的解说,知道法正这是想充分利用宣称,而且也确实名正言顺,他才没再多说。
大义名分的事儿,自己不专业,就别乱建议了。
在这样的基调下,法正的第一战也就打成了一场“偷袭战”。
而且是名正言顺、不损名声的偷袭战。
……
四月二十八日,法正的军队就逼近了牦牛县。
两万多人沿着大渡河而来,补给充分,还能随军携带一些相对轻便的攻城武器。
牦牛这种小县,其实靠飞梯都能攻下来,所以战船上那点东西就足够用了。
高定的守军虽然松懈,但也不至于对大军逼近全然无觉。
毕竟就算你不派出斥候侦查骑兵,只要大军压境,普通的逃散百姓也能带回军情,何况这地方多少也算一个商贸要道。
在法正大军抵达之前半天,镇守牦牛县的高定部将李求承,就从逃回的百姓那儿,了解到了大致的敌情。
这么点时间,也就够紧闭城门、勒令蛮兵上城守卫了。
但想去别处求援,或是动员民壮临时助守,那是绝对来不及的。
李求承也就只能完全依靠自己。
半天之后,法正带着两万人,大大咧咧来到牦牛城外的码头。
因为码头上还是有蛮兵守着的,所以蒋钦的水军先派出几艘小船,在旁边寻找浅滩登陆,
登陆士卒在草草集结列阵了几百人后,就急吼吼朝着码头迂回包抄进攻,把守卫码头的蛮兵全部驱逐、跑得慢的都被俘虏投降。
控制了码头后,大船才有条不紊地把张任的主力陆军放下,简易攻城武器也都卸货,朝着县城而去。
守将李求承还想顽抗一下,但牦牛小县城墙极为低矮,连护城河都没有,只有一条干壕沟。
沟底胡乱铺了一堆苦竹签,形成陷坑——就这还是因为越嶲郡全境筇竹产量太丰富,硬竹资源贱得完全不用花钱,随手一割一大堆。
李求承只能指望陷坑体系多挡住张任一阵子,他好让城墙上的弓手多输出一会儿。
但当张任推出越嶲蛮兵从没见过的、带防箭护盾的推土车时,李求承很快就绝望了。
这种在中原战场已经出现了四五年的装备,在越巂西南夷眼里,同样还是首秀。
多少弓箭射上去都是白给,完全阻止不了汉军将一车车泥土倒进陷坑,然后再倒拖着推车缓缓退下来再次装填。
一个半时辰后,壕沟被填出好几处缺口。
然后就是汉军弩手顶着藤盾先上前凶猛火力压制,再轮到轻型云梯临城,布面甲的斧盾兵蜂拥而上,乱砍乱杀。
付出几百人的伤亡后,李求承就很识时务地选择了投降,被汉军士兵绑缚着送到张任面前。
张任并不管这些事儿,只是又亲自默默把俘虏送去主帅法正处。
法正却是足够摆谱,甚至都懒得第一时间接见对方,而是先押着。然后让士兵好好接管了全城、控制了县衙和仓库,再把县衙打扫干净。
等法正亲自入驻之后,才把李求承带上来。
这做派,也确实够法正。历史上他可是跟着刘备进了成都后,就嚣张跋扈,一边疯狂敛财、有人情还人情,一边睚眦必报。
如今挂帅出征,还是这种本来就打算用威慑策略敲打敌人的场合,那就更要把谱摆足,不然对得起他的身份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