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0章 大汉版“振兴辽东”  舍弟诸葛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么做,虽然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但也算是证明了新测绘海图的精确度,确认了黄海沿岸各地的相对位置,是准确的。

然后陈群就能慢慢增加难度,继续开出赏格让人尝试。

到了今年春天,也就是诸葛瑾来视察之前,陈群又取得了一个突破。那就是终于有己方的船队,能够从长江口直接朝着远海特定方向、盯准了远航,然后居然抵达了耽罗岛,甚至抵达了釜山盆地。

换言之,这次大汉的船队,是直接跨海瞄准了朝鲜半岛的尖端航行,中间不用贴着岸。

这事儿,在徐、扬不少外行官员看来,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诸葛瑾听了陈群汇报的这个最新成果后,却是颇感欣慰。

他作为现代人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重大意义。

原本历史上,一直到唐朝的时候,扶桑人派来遣唐使,走的还是贴岸航行的路线。只有从北九州经对马岛到釜山这段路,是非跨海不可。再往后,都是贴着朝鲜半岛和黄海海岸航行的。

如今诸葛瑾终于让大汉掌握了从东海岸边直航朝鲜半岛尖端的航路,一方面可以扩大商贸,极大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当然这些都还是远期利益,眼下并没有什么需要从江南直运三韩的现实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则在于有了越海直航后,东海上的尖底远洋海船,也可以便利地参加将来日本海海域的远航了。

如前所述,在华夏近海,自古以来,长江口以南和长江口以北用的海船是不一样的。

黄海水浅泥沙多,自古都用平底沙船,不适合远航,但能扛暗涌。东汉之前海上航行的大船,也多是沙船型的,因为这个时代南方的航海需求太少了。

历史上要再过好几百年,南方渐渐发达了,福船之类的远洋尖底船型才渐渐完善、普及。而这一世,诸葛瑾之前让陆议等人去林邑国找双季稻,也特地开发过相关的船。

理论上来说,这些船不如沙船更适合黄海,但绝对比沙船更适合日本海。

只可惜之前,南方的海船很难经过黄海调到朝鲜半岛南端,尖底船在中间那片海域适航性很不好。

而现在有了直航,不但积累了更多不贴岸远航的经验和技术,也让江南的大海船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互相调度变得容易了很多。

陈群拿着这支新练出来的航海队伍,再配合上广陵郡、东海郡这边新造、改造的海船,软硬件一结合,就能立刻拿去探索大汉更东北边的远方海岸线了。

……

诸葛瑾花了一天的视察时间,确认陈群已经取得了这些“软件”方面的成果,自然是颇为欣慰。

此后数日,他便要继续视察其他配套工作的进展,尤其是海船硬件方面的技术进步。

而陈群在这方面显然也没让诸葛瑾失望。

最初几艘由此前东海用龙骨大海船改造而来的新船,已经于这年夏天刚刚竣工了。

还有一批完全新造的同款,也已经开工,如今正趴在船台上,预计明年也都能下水投入使用。

如前所述,因为东海和黄海海况、地理的不同,黄海海域的大海船都是平底沙船,不能使用龙骨结构,船只的长宽比看起来更粗短。

而东海地区使用的海船,都可以用龙骨结构,船身修长,远洋航速也明显更快一截。

如今把这些船进一步改造,加装更抗风浪的稳定鳍,再辅之以其他额外的“提升适航稳定性和抗浪性,牺牲转向灵活性”技术手段,将来用于日本海也就很容易适应了。

尤其有了新的航海测量技术、更精准的绘图定位,船只可以笔直地更长距离直航,不用频繁转向,牺牲一些转向灵活性也就无所谓了。

原本贴岸航行的船,需要转向的次数才会更频繁。转向灵活性从来都是对近海船更重要,对远洋船没那么重要。

这些改良,也算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很多设计都没有技术难度,只是通过取舍,把有限的性能堆砌到最需要的方向。

这就好比在玩一款海军造船游戏,按照游戏设置的规则,技术力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载重/航速/灵活性/抗风性/抗浪性”这些指标都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中一个拉高了另一个就会降。

要在技术没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造出更适应新环境的好船,那就必须精打细算取舍。

而陈群监督的这项研发工作,有相当一部分考量,就是在按诸葛瑾要求的核心指标,适当牺牲其余,只求尽快点亮科技树。

这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先拿出一个可用的版本,进行实打实的地理探险。

诸葛瑾视察确认了船只的情况,也挑了个天气好的日子,亲自出海体验了一下新船的适航性,对陈群的工作很满意,

然后便正式下令,让陆议带领这支由新船构成的探险船队,先从广陵郡直航三韩,经耽罗岛到釜山盆地,休整适应后,再往东北探险,重点考察沿岸各地风土人情、是否有新鲜没见过的物产,尤其是要寻找能耐寒的作物。

诸葛瑾也隐约记得,往东北亚沿海一路搜索,历史上也是有不少有价值的物种发现的。

因为当地土著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多多少少会筛选出适合当地环境的粮食品种。

诸葛瑾也不用去管陆议底能弄回什么物种,反正只要发现耐寒能活的,都弄回来慢慢培育繁殖,由司徒亲自定夺哪些要专门发展。

发布命令之后,诸葛瑾还专门向陆议面授机宜,强调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陆议其实对此已经很清楚了,都不用诸葛瑾强调,他便主动表态一定拿出全力、仔细探索。

毕竟当年就是步骘和他去的林邑国、找回了双季稻。这些年双季稻为大汉增加了多少粮食产量?对天下有多大的贡献?

作为亲自体会到红利的当事人,陆议对此都形成路径依赖了,热情极度高涨。

诸葛瑾在勉励他们一番后,就给探险船队准备了最充足的给养,还配了大量瓷坛子装载酸菜,确保在海上有新鲜蔬果维生素补充。另外还配备了大量的乳酪和肉干,让远航探险不至于有后顾之忧。

陆议做完准备后,就趁着这个夏天出海远航了。

诸葛瑾选在仲夏时分启动这个项目,也是因为夏天南风大,往北航行顺畅,海船不用转向抢风。

等航行探索上三五个月,等到秋冬时分,北风大盛,到时候陆议就可以返航了,那样也不会在极北之地挨冬季的严寒冻伤。

虽然汉朝时的海船航速还很慢,但是走走停停往东北方向开四个月,也足够探险非常远的距离了。

要知道如今以陈群造出来的这些新船,在海上漂半个月左右,就能从广陵郡开到釜山了。而且都不用风向特别顺,只要是平常的侧风就行。

启航之日,陆议带着麾下军官、技术人员、水兵、水手,在广陵码头上列阵,等待诸葛瑾最后的检阅。

诸葛瑾也给将士们最后准备了一批额外的物资,那是几百箱毛皮裘服,专门为了冬季保暖。

诸葛瑾还亲手拿出其中最好的一件,当众给陆议披上。那皮裘的主体部分是熊皮的,但是翻边出风和襟、袖等处,还缀了火狐皮和貂皮。

如今还是五月份,天气炎热,陆议被当众作秀披上大冬天的貂,也是有些别扭,很快就冒汗了。

不过他当然知道,直到上船之前这都是不能脱的,要注意影响,这是司徒在鼓励大家,也是提醒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司徒这是在提醒我们,虽然现在是夏天,但我们要竭尽所能探索、不避险远,要拖到冬天转北风了才能回来。”

陆议心中暗忖,一边也下定决心,这次肯定能为赵将军找到耐寒作物,让赵将军将来打下扶余国、灭掉公孙家余孽工孙康后,能在东北腹地推广屯田,彻底掌控当地,把那些渔猎的蛮夷充分汉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