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1章 兵临富良江  皇明圣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随后铁血大宋这次不是辱宋,是真的铁血了一回,北宋并没有献上岁币,毕竟打不过大辽和西夏还打不过你安南了?北宋君臣上下一心,调拨兵马囤积物资,于次年,也就是熙宁九年就打了回去,并且充分发扬了“得道多助”的精神,联合了占城、真腊等国。

三十万宋军出动,很快就收复了钦州、廉州、邕州,把被安南人俘虏的百姓解救了回来,并且夺取了广源州,随后宋军水路并进,开始大规模进入李朝境内,宋军至决里隘,安南军列象阵阻击,宋军持强弩猛射,以长刀砍象鼻,象受惊向后回奔,反而殃及安南军,安南军溃退。随后两军在富良江决战,安南军战船四百余艘在江南阻住水路,宋军不能渡,郭逵和赵卨便分遣兵将伐木制造发石机攻打,又暗遣军设伏山间逐步减兵示弱诱敌,安南军倾数万众渡江出击,宋军伏兵尽发,步骑合击,趁其帆折樯摧之际,选精兵乘大筏猛攻,大败越南军,斩杀了安南李朝的洪真太子,并且俘虏了大量安南军队,安南随后求和.不求和也不行,没了富良江防线,在不求和就可以等着灭国了,而北宋也无意于吞并安南,于是双方罢兵,都消停了下来。

而胡元澄的意思也很明显——牢记历史教训,不要出去野战。

如果李朝时期的安南军,不离开富良江防线去浪战,那么凭借着治水权,宋军是过不来的,即便要过江,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里可能有个很多人不解的小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安南军有治水权?按理说宋军水师不是很发达吗?

这个问题,放到如今的明军身上也一样适用,原因很简单,安南军把富良江下游的航道给堵住了,堵得严严实实的。

明军的水师,没办法溯江而上,所以治水权就在安南水师手里,虽然安南水师都是小破船,可明军的大船就是上不来,这也没办法,清理航道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

车骑将军范可永眉头紧锁,沉声道:“司徒所言极是,从鸡翎关的情况来看,明军火器犀利,我们的步卒在平原上与之交战,胜算不大,我军必须依托地形,发挥我们熟悉地形的优势。”

“末将同意范将军的看法。”轻车将军胡烈接过话茬:“我们可以利用谅山周围山岭和高地构筑的多道防线,层层阻击明军,而且还得派人火速前往王城求援,必须要得到更多的兵力支持.不然恐怕支撑不住,毕竟明军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东西两路明军,战兵、辅兵、民夫加在一起,如今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人数上万就漫长遍野了,更何况是这么多人,在富良江北岸展开,简直就是无边无际,如果是在南岸平视,倒是没什么太大感觉,但对于富良江防线的核心枢纽,也就是谅山多邦城上的安南守军来讲,这个视角效果就相当恐怖了,因此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是相当之大。

破虏将军潘麻休点了点头,补充道:“除了构筑防线,还需要加强水军的巡逻,能与明军对抗,靠的就是富良江这个天然屏障。”

“诸位将军的建议都很好,还是要层层阻击明军,拖延他们的进攻步伐。”胡元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议事厅内,众将领齐声应是,不过王城那边能给他们再挤出多少军队,实在是很难说了。

接下来,明军反而没有像是进攻鸡翎关那样攻坚,而是不急不缓地在富良江北岸继续整训,而明军的这番姿态,也给安南军整的有点懵,他们想不通明军为什么不攻坚,按理来说,明军在之前的关卡下面虽然有伤亡,但是绝对不会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毕竟明军的总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实际上,明军不攻坚,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利,而拖延下去,对明军有利。

之所以说客观条件不利,一方面是因为多邦城没法挖地道.这座城池就建在谅山上,下面全是石头,而且高低落差极大,明军需要大角度仰攻,是很不划算的,另一方面则是等待水师。

水师现在正在分兵行动,舳舻侯朱寿带领的水师在清理富良江下游的沉船,疏通航道,争取进入富良江,而南安侯俞通源则是在不断运送兵马向南,向清化港囤积兵力。

大军不动如山,这时候忙碌的,除了辎重部队,就是炮兵了。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一群炮兵里,朱高煦光着膀子,露着一身腱子肉,正在多邦城下面对着城墙轰击,看得出来,他很喜欢朱雄英做的这首诗,很符合他的脾性,而过去半年多,朱高煦又窜高了一截,整个人一天能吃四五个人的饭,身形也宽阔了不少,这等巨汉,一看就是个当猛将的好苗子,都快赶上平安了。

正五品的千户李景隆和两个从五品的副千户徐膺绪、徐增寿管着幼军的这些炮手,而幼军实际上一千多人,真正参与征安南的,也只有几十人而已,所以说是一个千户所的编制,实际上连百户都凑不够,充其量一个加强总旗,下面有七个小旗。

因此,重新编组后管着十个人的小旗的朱雄英,其实就算是中层军官了,毕竟千户是当百户用的,但小旗还是小旗。

而这些人操纵火炮进行远程火力打击,这时候也算是清闲,甚至能够在开炮的休息时间闲聊。

嗯,哪怕是钢材做的炮管也是需要冷却的,不然一直开火会有炸膛的风险,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是一直开炮。

李景隆这时候凑到了朱雄英和朱高煦这边:“你们感觉,应不应该正面攻坚多邦城?”

这时候不需要望远镜,光是目视,朱雄英就能看到伫立在谅山上的多邦城。

“正面攻坚不可取,多邦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我说,炮击都可以省了,毕竟还得消耗弹药又打不动。”

说实话,想要用大炮打得动这种坚固堡垒,那得把一战时期的攻城巨炮搬出来,不过这种东西很鸡肋就是了,很少有要塞是用这个打下来的。

站在身旁的徐膺绪说道:“还是应当等待水师疏通航道,再配合行动,方能事半功倍。”

这时候,看着李景隆,徐膺绪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他的大哥。

徐膺绪是庶次子,跟徐辉祖这个嫡长子自然没得比,但同样是国公嫡长子,徐辉祖的前途,其实比李景隆要光明得多,毕竟现在徐达已经开始半隐退了,不再出镇边疆,而徐达从二十年前克复大都开始,就在北平方向经营日久,这些人脉,在朱元璋默许要制衡燕王朱棣的情况下,都是要留给徐辉祖的,所以徐辉如今已经去北疆任职,然后经历自己“中枢-地方”的来回调任,就基本上可以接徐达的班了。

而徐膺绪虽然是老二,但其实比老三徐增寿的地位还低,没办法,庶子就是这样的,因此他平常也更注重朝着朱雄英靠拢,这时候也是没事就在朱雄英身边溜达,虽然是上官,但态度很谦和。

“所言不假。”李景隆点点头:“水师若能顺利进入富良江,我们的战船便能直抵多邦城下,届时水陆夹击,多邦城必破无疑.根本不用打,光是围起来断绝补给,困也困死了。”

“甚至狠一点可以在富良江里投泻药,毕竟多邦城只有一口井。”

嗯,考虑到宋末钓鱼城的处境,有时候可能虽然紧挨着江边,但是取水反而要面临敌人的威胁,所以安南人在多邦城里也打了一口井,足足挖了几十丈深的那种。

徐增寿这时候却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水师何时能进入富良江仍是未知之数,我军若久拖不决,恐士气受损,且安南军若得到增援,战局将更加复杂。”

这时,朱高煦满脸灰走了过来,听到几人的讨论,他咧嘴一笑,豪气干云地说:“怕什么!咱们有的是兵力,耗也能耗死他们!再者说,等水师一到,谅山还不是手到擒来?”

朱雄英看着朱高煦,心中暗自点头,朱高煦虽然性格粗豪,但他的话却也不无道理。

战争,本就是一场总体资源的比拼,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而明军确实不需要强攻多邦城,毕竟之前强攻鸡翎关是因为只有这一个选项,但现在不是。

朱雄英心中还有一个更为深远的考量,他转头看向李景隆,问道:“南线清化港的行动进展如何?”

这个问题,普通的千户肯定是不知情的,但李景隆的消息可就灵通多了。

原因无他——家父主帅李文忠。

而且稍有战略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从南线发动的攻势,将对明军接下来的行动产生重大影响。

毕竟,现在为了守住富良江防线,安南国内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堆在了富良江南岸,王城升龙府空虚无比,而明军也同样堆了这么多人在富良江北岸。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出奇兵来决胜,对于兵力雄厚的明军来讲,跟子午谷奇谋不一样,哪怕失败了,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代价,而且有水师兜底,清化港怎么都丢不了,所以最多就是打败仗罢了,跑回清化港,面对水师的舰炮安南军能如何?

“清化港的登陆行动已经开始了,俞通源将军亲自指挥,目前进展顺利,一旦成功登陆,我军便能从后方威胁升龙府,配合正面进攻,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朱雄英点了点头,只有水陆并进,南北夹击,才能一举攻破富良江防线,进而攻克升龙府,结束这场征安南之战。

而跟之前顿兵于雄关之下裹足不前不一样,接下来的事情进展的很顺利,海运的士兵没有遭遇什么飓风,安南人仅存的外海军舰也不敢出港骚扰,明军从广东出发,已经在清化港分批登陆了足足一万一千人不要小瞧这个数字,跟近现代海军的登陆作战不一样,近现代海军光是运兵船可能都不止两千吨,但现在明军最大的战舰,也只有两千吨而已,主力舰都是一千吨的,换算到现代世界其实就是介于鱼雷艇和护卫舰之间的水平,而运兵船的吨位就更小了。

所以,这已经是远洋水师全力以赴的结果了。

而另一头,在舳舻侯朱寿的带领下,近海水师的行动也不慢,富良江毕竟是注入大海的,所以下游相对宽敞,哪怕安南水师竭力堵塞了,但清理还是能慢慢清理出来,毕竟北岸已经被明军所掌握,而且明军特意派了仅有的那一艘风帆战列舰过来,充当半固定炮台,风帆战列舰肯定进不了富良江,但是就在入海口那里守护近海水师拆除阻碍清理航道,南岸的安南人还真就是干瞪眼,派船过来过两次,几炮就给轰稀碎,也就不敢造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