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同时降明、降清、降顺的将领有很多。
这种人,一般会被冠以“三姓家奴”的说法。
实际很多人是四姓、五姓,这类人中的佼佼者就是西北悍将——“马鹞子”王辅臣。
此人早年参加李自成的农民军,此为一姓;
后归降明将姜瓖成为明军,此为二姓;
又随姜瓖降清成为清军,此为三姓;
二十多年后吴三桂反清又降吴,为四姓;
未几,再次降清,“五姓家奴”名符其实。
王五认为,如果明末清初有同三国一样的名将排行榜,这个王辅臣大概就是吕布这一级别。
此人真的极其勇猛,当世万人敌。
事实上,由于王辅臣面孔白皙,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酷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因此时人还真给其起了个“活吕布”的名号。
王五前世网文小说中,明末清初这段历史不收王辅臣当小弟,大概就同去了三国不收赵云、许褚一个意思。
有眼无珠,暴敛天物。
现实中最欣赏王辅臣的有两個人,一个是王五他老丈人吴三桂,一个就是燕京的小麻子康熙。
吴对王辅臣的拉拢诚意十足,直接称兄道弟那种。
王辅臣在云南时,不仅是吴三桂麾下第一大将,更是平西王府的座上宾。
不过一次喝酒时,吴三桂之子吴应麒好端端的没事戏弄王辅臣,问王辅臣能不能把一碗带着苍蝇的饭菜吃下去。
为人争强好胜的王辅臣当场说我连死人都吃过还怕苍蝇,哪怕是亲贵的脑髓我也敢吃。
此事传入吴三桂耳朵走了样,变成王辅臣都敢吃平西王的脑子,况小小苍蝇。
这让将王辅臣当兄弟看的吴三桂很不高兴,便让人给王辅臣捎话说你们开玩笑可以,别把老夫牵扯进来,容易叫外人看笑话。
本意是玩笑归玩笑,但要有个度。
真没别的意思。
不想王辅臣却来了意见,认为在吴三桂眼里自个还是不如他自家人,一气之下花钱走了鳌拜的路子从云南调到甘肃任平凉提督。
燕京调令下来后,吴三桂才知道这事,怅然若失,知道王辅臣这一走与他关系可能疏远,为挽回影响,特意送了一程又一程,还送给王辅臣两万两白银以为川资。
逢年过节也都专门派人前往甘肃给王辅臣送礼物,意在不使这位当世吕布与他平西王越行越远。
毕竟千军易求,一将难得。
这是去年才发生的事。
可惜的是,吴三桂一番苦心还是没能打动王辅臣。
因为王辅臣在得知吴三桂起兵后,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响应,反而让儿子王吉贞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汪士荣连同招降书都送到了燕京。
汪士荣是吴三桂麾下同方光琛、刘玄初并列的三大谋士之一,也是吴三桂起兵最积极的推动者。
结果就这么被王辅臣卖了,当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以说从云南离开后在甘肃自立门户的王辅臣,压根没有追随吴三桂反清的念头。
促使王辅臣不得不反的人,就是被徐霖射死的这个燕京巡视团的组长莫洛。
莫洛小心眼,睚眦必报那种。
过去和王辅臣有过节,因此到了西北后想尽办法刁难王辅臣,甚至在粮饷马匹分配上都不公正对待王部,导致王部缺衣少食,结果本就心存反意的王辅臣部将们气不过索性直接率兵冲击莫洛大营。
射死莫洛不说,也将没有反清念头的王辅臣强行绑上了反清战船。
关于王辅臣起兵的前因后果,王五大致了解。
问题是莫洛怎么就死在荆州,死在他手下人手里了!
此人现在虽不是独当一面的经略总督,但也是侍郎衔的钦差。
这次来荆州除了检查满城工程建设情况,也充当了记委角色,就是查账、监督工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来的。
对这种人,拉下水一起赚钱最实际。
为此,王五和老张做了不少工作,老张那边还花三千两买通莫洛随员,将莫洛个人兴趣爱好给调查的一清二楚。
调查结果是这位莫大人不好钱,不好女色,不好文玩字画,不好置产置业,不好旅游,不好商务接待,独好男色。
男色这一块,王五自身肯定不能满足莫大人,但他有这方面的渠道。
现如今唱戏的班子那些个类似旦角的,都是男人在唱。
而这些男旦台上唱戏,台下接客。
也就是达官贵人有好这口的,都可以私底下把人请到府上。
钱到位,什么都到位。
男客、女客,都行。
行内管这叫“站条子”。
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传下来的保留节目,经久不衰。
荆州肯定有站条子的,花点钱找两年轻英俊的陪一陪莫大人,这不妥妥的事么。
莫大人玩了不认账也好办,直接把人堵被窝里。
虽说兔儿哥好相公的把戏打明朝以来就是当官的经典乐子,但毕竟拿不上台面。
真要举报你莫大人借着公差为由在地方乱搞,燕京不可能不找你莫大人麻烦。
最后,大家坐下来一起分钱,事不就解决了么。
结果,好端端的事竟变成冲击驻防八旗,射杀钦差大臣这等恶劣大事,不是逼他王五做王辅臣么。
可他老丈人吴三桂没反呢!
现在举旗造反,王五手下这点人压根没有搅动局势的可能,了不起在荆州困守一年。
可以说,莫洛的死让王五近段时间所做的任何战略努力都为之抵消,甚至于直接将他推上了火山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