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7章 三太子没了  抗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何愁满清不灭!

王五说做就做,让金冠三把人“扣”下,等他忙完汉阳这边的事回去就给“五祖”们做工作,将本应在两百多年后出现的光复会提前拉进这个时空。

引入刺杀这一革命恐怖手段,也是王五在做最坏的打算。

因为他担心吴三桂耳朵根子太软,会在形势大好时再次闹妖蛾子。

事实已经证明吴三桂有点“朝秦暮楚”。

昆明定策时老家伙搞了个两路进军方针,使得吴军主力一分为二;进入湖南后本应一路向前直捣武昌,快速渡江北上,结果老东西又临时决定分兵攻打江西和广东。

虽然不断的分兵和形势有一定关系,也不能说全错,但却表明吴三桂不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

就是定下目标后不能全力以赴,总在关键时候不断推翻这个目标。

所以哪怕王五千辛万苦拉拢老张为吴三桂奠定渡江基础,他这个老丈人也很有可能再次开始妄想症。

就是以为形势对他特别有利,就想以此要挟清廷释放吴应熊。

据说起兵以来,吴三桂便要求善待清廷官员,投降他的都重用,不投降的也给予礼遇。

对满洲也没有那么大的“报复心”,种种迹象表明吴三桂的反清跟资产阶级革命差不多。

相当不彻底。

因而不能排除吴三桂可能和清廷眉来眼去,哪怕不想着划江而治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袁世凯。

袁世凯的遗毒,王五前世可是受够了。

这一世,无论如何也不想天天再吃苍蝇。

必要时候,他不排除替清廷下定决心。

就是弄死吴应熊。

这种特务手段,当然得由专业的人去做。

洪门,很合适。

武昌老张回信了,同意王五提出的开发大冶矿要求。

没提出共同开发,也没提出其它问题,就一个条件必须先让他封王。

因汪士荣尚未回来,王五便在汉阳等侯。

月底时汪士荣回来了,带来了王五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吴三桂同意张长庚的条件,以朱三太子政权名义封张长庚为定北王,现命大将马宝领军前来武昌“接收”,其将于七天后由长沙启程前来武昌。

这个消息让王五彻底松了口气,然而伴随好消息必然是坏消息。

西北的马鹞子王辅臣没有如吴三桂愿起兵响应他,派去策反甘肃提督张勇的使者也被张勇绑去燕京。

不敢违抗吴三桂命令的王屏藩领军前往秦州后不久就遭到张勇部袭击,双方在秦州城外大战一场,伤亡均重。

王屏藩带到秦州的人马不足三万,张勇手下连同秦州附近的守备营兵只一万多人,然而清军人数虽不及吴军,但骑兵数量多于吴军,因而于野战中尽管王屏藩指挥出色,吴军将士也奋勇作战屡次击退清军的步骑进攻,但终因骑兵短板无法取得大的突破,且面临被清军斩断粮道威胁。

不得已之下,王屏藩只好率残部退守秦州。

此时双方谁先得到增援,谁就将占据主动。

西安方面得知吴军没有攻打西安反而去打秦州后,惊喜之余立时调兵遣将增援秦州。

十五日平寇大将军卓布泰率部渡过黄河抵达西安。

卓布泰的到来让人心惶惶的西安城顿时安定下来,在卓布泰的指挥下一部清军封堵汉中吴军翻越秦岭各关卡,一部会同从边墙调来的副将孙思克等驰援秦州。

吴军方面镇守汉中的四川提督郑蛟麟和巡抚吴之茂接到王屏藩告急后,也在第一时间派出援军万人,并组织后续人马驰援。

一时之间,秦州成了西北主战场。

这场决定西北归属的战事没有几个月恐怕分不出胜负。

虽说王辅臣没有起兵响应,汪士荣仍然对西北战事持乐观态度,因为吴军投入西北战局的总兵力近十万之众,清军东拼西凑最多也就三五万人。

王屏藩又是员悍将,清军想从他手中讨到好处很难。

而且据方光琛传来的情报显示,王辅臣虽然不肯起兵,但其部下有不少将领愿意响应吴三桂反清。

眼下方光琛同二公子应麟正在做这些将领的“工作”。

王辅臣没有驱逐二人。

看着像是待价而沽。

方光琛建议吴三桂给王辅臣封安西王,以此让王辅臣起兵。

只要王辅臣肯反,并在清军后方发起攻击,清军必败无疑。

王五却是心下悲观。

王辅臣反与不反他不关心,他担心放弃西安转而进军秦州的王屏藩部马上会面临粮草短缺这一大问题,换作他是张勇,也会利用骑兵优势打击吴军的粮道,久而久之,吴军根本吃不消。

秦州之战如果吴军不能速胜,哪怕和清军打成平手,实际也是输了。

僵持的胶着战有利清军。

西北战局的稳定也会让西北各地本应出现的反清运动偃旗息鼓。

鬼知道吴三桂为何下令王屏藩放弃西安打什么秦州的。

王五眼皮直跳,担心的事情终是一个个的来了。

然而几天后另一个消息让其气的一脚踹飞面前的长凳。

王士元跑了!

浮尘子按王五给的地址找到了王士元家,可原本应该是私塾的王家却是异常冷清,鬼影也不见一个。

问周围邻居说是半个月前王先生一家不知道怎么回事搬家走了。

去哪里没人知道。

据王家邻居说,就在王先生搬家后没几日,就有一帮人来找过他。

同样也没找到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