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章 且听战报  南朝不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沈君理择其概要向侯安都讲了一讲,侯胜北在旁侍立,也顺便跟着听上一听。(注3)

我朝九大州部、九十五郡、五百七十七县、四十六万一千六百户、口三百三十五万一千九百一十四。(注6)

扬州部辖郡十、县八十、户一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六、口一百四十五万五千六百八十五。

南徐州部辖郡十七、县六十三、户七万二千四百七十二、口四十二万六百四十。

南豫州部辖郡十三、县六十一、户三万七千六百二、口二十一万九千五百。

南荆州部辖郡五、县十八、户二万一千四百六十、口十一万五千二百七十七。

江州部辖郡九、县六十五、户五万二千三十三、口三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郢州部辖郡六、县三十九、户二万九千四百六十九、口十五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湘州部辖郡十、县六十二、户四万五千八十九、口三十五万七千五百七十二。

广州部辖郡十七、县一百三十六、户四万九千七百二十六、口二十万六千六百九十四。

交州部辖郡八、县五十三、户一万四百五十三、口四万八百一十二。

……

三百多万人口,听起来很是不少。

侯胜北却知道,北周北齐分别拥有一千万甚至二千万的人口,战争潜力是我朝的三倍到六倍之多,更加清楚了本朝和北朝的实力差距。

按五户出一兵,四十六万户就是九万多人马,这就是我朝的全部军力了。

怎么运用好这不到十万的士卒,却是深有讲究。

侯胜北正想着,又听沈君理道:”实则户口远不止此数,其中巧伪甚多,或窃注黄籍,或却而复注。世家豪族、僧侣寺院,各拥僮仆,都不在此列。唉。“

侯胜北心道自家就属于豪族,部曲僮仆有上千人,他们种田的家属都不上黄籍不交粮的。

只不过侯家是把私家部曲拿了出来,为国家效力而已。

全国一定还有许多这样的豪族吧。

接下来一一扫平,愿意出仕者赏,割据不臣者杀。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如此国家实力不就大增了?

却是沿用此前平蛮的一套粗暴逻辑。

还有这群和尚,不事生产,享受供奉,收留佃户,不纳租税。

迟早也得收拾了他们,哼。

……

侯胜北年轻气盛,也不思考为什么这些问题历经数百年,却还是根深蒂固未能解决。

那些明君贤臣难道还不如他的见识,既然有如此益处,为何不行武断之策?

关键还是在于那日毛喜和他所说的人心二字。

他说的这套粗暴策略拿来对付南蛮还好,中夏本不将四夷视为同类,征伐四方乃是古之圣王所为。

若是对自家人举起屠刀,恃强任意破坏秩序,那就是暴秦、新莽、宇宙大将军之流。

必当人心离散,群起而攻之。

礼乐垂拱而治国,这规矩让中夏文明不至于赤裸裸的强者为尊,少流了许多血。

然而一旦自家少了血性,外来者就会让人受伤了,五胡乱华便是明证。

唉,既要也要还要,把握尺度好难。

侯胜北觉得治国之道挺难的,大多数时候,两害相比取其轻者罢了。

怎么才能达到国子学周弘正老师讲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哪。

周师说:”煎鱼,翻搅折腾就容易碎烂,油盐酱醋恰到好处,方得美味。”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过多地随意干预,使国家在规则下自发良性运转,才能达到’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的境界。”

老庄之说,侯胜北可不像周师读得那么多。

他也还远远未到清静无为的年纪,朝气蓬勃地想有所作为,暂时还是不太能理解这些道理。

不过一旦具体到军事上,还是很容易加以印证的。

嗯,所以对付留异、周迪、陈宝应之流,就要分而治之,依次有序,各个击破嘛。

不可令其一哄而起,搞得糜烂一片,给外敌可乘之机呗。

哎,话说周师出使北周,终于达成使命回来了。

什么时候得去拜访一下,以明尊师重道之意。

……

告捷之后,出征诸将的封赏和新职也定了下来。

孙瑒除使持节、迁镇右将军、建安太守。

周宝安除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却是转了文职,进入中枢。

韩子高除假节、迁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程文季复为镇东府中兵参军,带剡令。

戴僧朔迁壮武将军、北江州刺史、领南陵太守。

萧摩诃迁超武将军。

奇怪的是钱道戢的任命还没下来,虽然他负责截断留异退路,没有直接的战功,按例也该加以封赏才对。

自家孩儿也再升一级,授六品忠义将军。

六品的将军号有威、武、猛、壮、骁、雄、忠、明、光、飙十种各十号,平越中郎将,西戎、平戎、镇蛮三校尉。

总共一百零四个将军号,偏偏授了忠义将军,朝廷这意思真是明白不过。

是要自家儿子也秉承忠义啊。

另外,始兴王陈伯茂除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

自己回师建康,陈伯茂出镇东州,这是两边故意错开呢。

侯安都冷笑了一声。

……

就在侯胜北每天伸长脖子等着前线战报的这段时间,侯安都指派了个差事,让他去拜会安成王,从北周回来的陈顼。

-----------------

《地名对照》

兴口:没有查到,有识者请告知。结合之后讨周迪时攻取东兴,疑为今黎川县洵口镇

临川:今抚州市

浏水:今浏阳河

瑞水:今锦江

赣水:今赣江

绥城:今三明市建宁县

旴水:今抚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