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风雪来的极快,走的也是极快。
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积雪都随着夜风消失殆尽,好像从未来过一般。
但是,这场风雪带来的政治影响却还在发酵之中。
在未央宫中的刘骜还在承受着来自全国各地不断的,各种危言耸听的政治恐吓。
大汉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将这场不同寻常的四月风雪归结到了上天示警之上,有的甚至直白无比的在奏疏中大谈大汉天命已衰的论调。
面对如此汹涌之舆情,刘骜的内心是真麻了。
做大汉皇帝好难啊!
刘骜现在的状态真是应了那句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网络段子。
“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刘骜的人生乐趣也跟着麻木了不少。
以至于这段时间他都无心再在后宫与赵飞燕,赵合德做他爱做的体能运动。
大司马幕府。
“大司马,卑下该如何回复天子?”
太史令紧张的跪坐在大司马王音的幕府之中,他已经快顶不住了。
再没一个统一的官方说辞,不管是刘骜,还是其他人都会让他好看的。
所以,太史令紧张不已,他只能前来求助王音,希望王音能给他指条明路。
王音淡淡的看着太史令,说道:“四月风雪,乃是天生异象。汝为太史令掌天文,撰国史。自古以来之异象应尽知其情。吾岂能为汝言语,妄议天数?”
王音也对这个太史令失望至极。
这么大事能来问他吗?
王音现在自己都慌的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这个太史令居然还敢悄悄的到他的幕府之上,求问他的意见?
王音敢给意见吗?
真要给了太史令意见,回头之后不知道会有多少站出来反对王氏之权,并将这个四月风雪的天象归结于王氏身上。
这样的结果,即便是身为大司马的王音,他也遭不住的。
太史令听到王音的回应之后,其实他也后悔自己悄悄到王音幕府之中的行为。
这事结果不论如何,最后他肯定是要被王音厌恶,从而失去太史令之位的。
但是,此时此刻太史令想的就是如何甩了太史令这口黑锅。
实在是这些年的异象太多了,多到了他常常都要绞尽脑汁才能战战兢兢的给出一个解释。
而他的解释,往往都还是不尽如人意的。
所以,太史令这次也是豁出去了,大不了不干了。
可是,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豁出去的,他的身后也有家人老小,也有亲朋好友。
他能豁出去,这些人不见得也能跟着一起豁出去了。
于是乎,太史令又想到了当初连续三年的月食异象。
太史令微微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他试探的回道:“四月风雪,有违天时。此应是天旋地转,阴阳失调所致。应在椒房...”
听到椒房二字之后,刚刚还淡漠的王音,顿时眼中迸出一瞬精光,瞬间就明了太史令的意思。
王音叹息道:“若真如此,汝更不应私白于吾,应直言于众贤。”
叹息之后,王音又看着紧张的太史令,他又说道:“夜深了。太史令还应早回,观察天象,以备明日天子之问。”
太史令立刻反应过来,他好像也领悟了王音的意思。
太史令立刻起身拜道:“卑下告退。”
王音微微闭目,不言一字,不看一眼。好似是走神了一般。
太史令见状,立刻识相的小心翼翼的退出,悄悄离开了王音幕府。
离开了太史令幕府之后,他就想起了王音所说的“众贤”二字。
这个时候太史令他若真想平安落地,他能做的也就只剩下这条路了。
所以,在拿定了主意之后,太史令也立刻动作了起来,去找“众贤”一起推理四月风雪的真相去了。
第二日一早。
刘骜果然如王音所言那般,又在未央宫的前殿大殿召集了长安群臣。
王莽作为兼领四校尉及中常侍的两千石大吏,自然也不会缺席这次重要至极的大朝会。
但王莽心里清楚,现在刘骜召集长安群臣大朝会,其结果无非两个而已。
一承认错误,揽下上天的罪责,并表示自己会好好修身养德,敬天法祖,并下罪己诏。
二嘛...就是甩锅。
但是以王莽现在的段位,他还想不出刘骜及朝野大佬们会如此甩锅。
毕竟,四月风雪的雪虽然化了,但寒气还在。
所以,这寒气可没那么容易糊弄呢。
面对如此阵仗,王莽也只能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自在。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参加这场类似审判的大朝会了。
刘骜脸色苍白,黑眼圈严重,看着又比之前见到之时消瘦了几分。显然,自四月风雪的异象之后,刘骜就没踏实过。
看着如此憔悴的刘骜,王莽心中也只能一叹,这大汉天子是真不容易,屁大事都要背锅,而且还要被天下臣民各种pua,承受如此之大的心理压力。
刘骜看着殿内黑压压的众臣,他的嘴唇动了几次,但始终还是还没张开。最后,刘骜只能带着悲愤的神情环顾众人,似乎是想指责其中的某些人。
可惜,他找不到可以指责的对象。
就在刘骜心生颓意之后,准备主动揽下错误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