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赵信城都尉的确具有做出这种事的动机。”
“而此事若千真万确,对我大汉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对于匈奴则是巨大的打击,将会加速我逼迫匈奴西迁的目标;”
“另外一种,则是此事乃是诈降。”
“而之所以要求我亲自率军前去接应,则是为了针对我实施斩首行动,以解匈奴如今的困境。”
“若是如此,我就更应该亲自去了。”
“只要我去了,匈奴的主力便不会继续躲藏起来避汉军锋芒,舅父也就有了真正重创匈奴主力的机会,令匈奴短期之内再难组织起反击之力。”
“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匈奴哪怕再不情愿,也只有远遁一途可走。”
“有了我此前的铺垫与暗示,匈奴绝望之际,一定也只能优先考虑西迁来换取卷土重来的机会,我的‘上帝之鞭’方略自此也就成功了大半。”
卫青闻言面色再变:
“不行!你可知你是什么身份?”
“你可知你一旦出了岔子,对汉军的士气将会是怎样的打击,对如今的大好局势又将会是怎样的颠覆?”
“我决不允许你如此冒险!”
说到这里,卫青也意识到刘据是个吃软不吃硬的驴脾气,这样的说辞恐怕很难将他说动,于是又将与其放缓了一些,语重心长的道:
“据儿,你就听舅父这一次,过了这次,舅父保证绝不会再对你说教,也绝不干涉你的任何事情,行么?”
“舅父,我不是喜欢冒险的人。”
刘据却笑呵呵的道,
“若非有万无一失的把握,就算是我父皇连下三道圣旨、再派个督战队站在身后逼迫我去,我也只有三个字,打死也不去!”
“这是五个字。”
卫青好心提醒。
“呃,都是一个意思,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
刘据满不在乎的道。
卫青依旧蹙眉说道:
“那你就先与我说说你那万无一失的把握是什么,待我听过再做评判。”
“我还是先与舅父说说我非去不可的理由吧。”
刘据却自顾自的道,
“不知舅父是否听过一句话,叫做‘谋士以身入局,举棋胜天半子’?”
“从没听说。”
卫青摇头,只觉得这句话一听就很牛逼。
刘据也不感到意外,毕竟这句话出自明清时期成书的《三十六计》。
这个时代虽然也出现过一些“以身入局”的捭阖大家,但还并未出现就此达成共识的书籍,自然也没有相似的句子。
于是他又解释道:
“舅父没听过不打紧,我就是想告诉舅父,此次我若不以身入局,匈奴的主力恐怕便始终龟缩于漠北,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倾巢出动。”
“而一旦错失了这次机会,再想找到一举歼灭匈奴主力的机会,可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舅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有些人,有些事,正如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般,等不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