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6章 我与我父皇之间的默契(二合一)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卫青再次沉默,咋感觉又被利用了,连感动都减轻了不少呢?

这个臭小子难道是想办大事,却又想尽量减轻刘彻的忌惮,至少使得“功高盖父”的局面来的再晚一些?

这么一想倒也有些道理。

如此他这个病入膏肓的人担下如此盛名与功绩,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亦是刘彻最容易接受的结果。

不过再转念一想,卫青还是觉得可以有其他的解释:

比如这个臭小子是故意这么说,让他心安理得的接受安排……

不行了,头忽然开始疼了。

以前怎么没觉得,这个臭小子居然是个比刘彻还深藏不漏的谜语人,听他说话得如此费力去猜,猜来猜去还是感觉一语双关。

如果这话不是凑巧说的,是不是说明他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刘彻?

可是如此可怕的成长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为何感觉仅是一夜之间的事?

不知刘彻下一次见到这个臭小子,得知这个臭小子已经变成了这样,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将作何感想?

不过仔细想想。

自己如今已经病入膏肓……刘彻如今也年近五十,只怕就算不说,心中也在考虑,说不定会因此感到欣慰?

谁又说得准呢……

也就是卫青不知道刘彻可以活到六十九岁,刘彻自己也不知道,否则许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许多想法也会与现在大有不同。

……

于是两日之后。

经过简单的修整,刘据与卫青合兵七万,依旧以卫青为主帅,趁此次刘据在赵信城外大破匈奴主力的余威向匈奴新龙城挺进。

此次战事已经随着自赵信城逃走的匈奴人传到了新龙城。

如今新龙城内已是人心惶惶,从乌维单于到诸侯,再到裨王,再到臣民,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无形的恐慌。

就连新龙城上空飘荡的云彩,仿佛都自带了绝望的气息。

“什么,汉军才杀了本天子的儿子,紧接着便又发重兵前来攻打龙城?!”

乌维单于此刻的表情生动演绎出了什么叫做悲愤交加。

就算是当年的漠北之战中,匈奴被汉军阵斩七万余众,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霍去病还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乌维单于也未曾感到如此悲愤与绝望。

尽管那时单于还不是乌维,而是他的父亲伊稚斜。

不管怎么样,那次汉军的损失也不小,至少达到了三成。

而这一次,六万匈奴主力精锐围困一万汉军,还是出其不意的设计,竟几乎打了个全军覆没,连自己的儿子乌师卢都赔了进去。

最重要的是,听说汉军的阵亡人数也就几百,哪怕加上伤者都不超过一千。

这是何等可怕的战斗力,这仗真的能打?!

“回、回单于的话,属下探得的消息是,这回汉军不但发了七万大军,还是由汉朝的大将军卫青亲自领兵……”

报信的官员不敢多说,却又不能不说,只得硬着头皮坚持禀报。

“汉朝欺人太甚!”

乌维单于这回倒没有掀桌子,因为他的心底已经没有了掀桌子的底气,

“他们已经占据了右部,又下了赵信城,还杀了本天子最喜爱的儿子,难道他们还不满足,非要将我匈奴亡国不成?!”

那可是六万匈奴精锐骑兵啊!

是将单于部和左部的精锐全部集结在一起,才勉强凑出来的家底,真要说战斗力的话,堪堪超过此前匈奴时常号称的十余万大军啊!

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没了,他现在就算再紧急拼凑,也断然凑不出这么多精锐。

而现在让他紧急调集军队,大概也就能再勉强凑出个十万大军。

不过这支大军的战斗力肯定也比不了那六万精锐……

最重要的是,一万汉军便可打败六万匈奴精锐,如今前来攻打龙城的汉军达到了七万,匈奴又要多少军队才能与其争锋?

这临时拼凑的十万大军显然有些不太够看……

“……”

一旁的卫律此刻亦是心急如焚。

刘据说要将匈奴亡国灭种,他果然说到做到,如今距离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当然,他并不是担心匈奴的存亡,而是在担心自己的处境。

想想此前赵信的下场。

卫律完全可以想象自己一旦落入刘据手中,会落得一个怎样的下场。

直到现在卫律也没明白自己究竟哪里得罪了刘据,刘据此前为何要坑害自己,最终逼的自己不得不投降了匈奴。

难道这是一项考验?

只有经过了生死考验的人,才能够拿到刘据的“西域土特产”。

东方裕和赵谦都通过了考验。

而自己因为贪生怕死投降了匈奴,便是没有通过刘据的考验,最终只能与匈奴一同共生共灭?

天下果然没有白拿的“西域土特产”。

不过卫律肯定不会就此认命,他现在越发认定西迁才是匈奴唯一的出路,也是自己唯一的生路。

于是略作沉吟之后,卫律终于还是冒着被悲愤交加中的乌维单于迁怒的风险,上前一步谏道:

“单于,小人斗胆再提西迁之事!”

“即使单于要杀小人,即使匈奴臣民憎恨小人,小人也不得不说!”

“如今汉朝疑似有了新的练兵办法,使得汉军人人彪悍难敌,以一万敌六万亦丝毫不落下风,现在又有七万大军前来攻打龙城,试问单于该如何抵挡?”

“若能抵挡倒还好说,若是抵挡不了,只怕匈奴仅剩的骑兵也将全部葬送。”

“届时匈奴只有亡国灭种一途可走,怕是永世再无东山再起之时。”

“与其如此冒险,倒不如效仿当年被匈奴打败的大月氏,他们西迁翻过葱岭便得了安生。”

“若我匈奴保存力量暂避汉军锋芒,匈奴军队虽不是汉军敌手,但对付大月氏那样的手下败将必是手到擒来,如此才有卷土重来之日!”

“恳请单于三思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