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墨斋,一大清早,店外等着取书的人就已然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因为有着第一部、第二部的经验,这次不仅是店内,店外也设置了取书点,还有府衙派来的衙役,负责维持秩序。
如此流程,出书速度极快,一本接着一本哗啦啦如流水。
当初带着方临一行参观府城的肖姓小吏,如今带着灾民参观城中,路过轩墨斋。
“肖官差,那是什么地方,怎么那么多人?”
“好像是书肆,你看出来的人,最少手上都拿着两本书,还都这么高兴,府城人都这么有钱么?”
“是啊,我一开始,还以为这里是粮铺呐!”
……
“那是方大人的书肆,《三国演义》听说过没有?在府城那可是火爆至极,陛下看了都说好,还封了一个从五品的大官呐!”
如今,方临也算是淮安府城的一张名片,肖姓小吏身为淮安府城人,说起方临,都感到骄傲:“对了,你们不知道,方大人当初也是逃难过来的,可要说如方大人这般人物,在哪里都如锥处囊中,这来了府城,很快就起势,一发不可收拾……”
他添油加醋说了方临的发家经历,什么来府城不久,就找到了书肆的体面活计,后来,更是将当初做活的书肆买下,从伙计成了掌柜,在辩论大会上将人活活骂晕,一本《三国演义》洛阳纸贵,天下闻名……唬得这些灾民一愣一愣的。
最后,轻描淡写,不经意间道:“什么,我认不认识方大人?话说,当初方大人过来府城,也是我带着的……”
其实,也正是因为方临,肖姓小吏对这些灾民更上心了三分,不像以前一样太过分,毕竟,万一再出一个类似方临的人物呐?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灾民也算是沾了方临的光。
……
因为前些日子的《隋唐英雄演义》一书卖得不错,洪应亨有心讨好,与仲宗典的关系愈发笃厚,今日,两人约着一同来轩墨斋提书,拿到书后,像上次一样,过来附近的一处茶馆。
两人边走边说。
“没想到《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这么快就出来了,还是一次两部。一部看着不尽兴,就是两部齐发才大快朵颐啊!”
“是啊,只是听说,第四部就是完本了,想一想,还真有些不忍心看。”
“哈哈,一本书结束,才有另一本书开始,听说方兄下一本书,乃是神魔小说。”
“哦?方会长的笔力我是信得过的,现在就已经开始期待了。”
……
两人说着,进入这处茶馆,发现茶馆中,已然有说书人在说书,说的竟然是今日才发售的《三国演义》第三部。
原来,在《三国演义》第一部、第二部后,这茶馆掌柜哪还不知道此书的火爆?提早就请了说书人,天还没亮就让伙计去排队取书,取回来交由说书先生,立刻在店中读。
这一手,果然让今日店中爆满,茶馆掌柜一边看着爆满的客人,一边听着说书,都是暗暗佩服自己,脸上笑得开了。
洪应亨、仲宗典两人对视一眼,寻着仅剩的两个空位坐下,放下书,也没打开看,跟着一起听起来。
一来,看书太快,就这么两部六十回,一两天就看完了,实在舍不得;二是说书更有氛围,与自己看书不同,听到高兴处,那么多人一起叫好,那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
清欢小居。
“文君姐姐,书来啦!”谷玉燕拿着四本书过来,得意道:“我就在下面守着,就是怕书被抢完了,也多亏守着,不然恐怕一本都没了。”
上次《三国演义》第二部发售,就有客人在店中等着,两人只拿到一本,这次她可是吸取教训。
“那还真是多亏妹妹了。”师文君浅笑着,拉着谷玉燕坐下。
红木铺就的宽敞雅阁,点了檀香,放着点心、茶水,她们迫不及待,翻开书沉入进去。
不仅二女如此,送来清欢小居的三百本书,很快都被来店中等着的公子哥们瓜分完了,难得出现了来这里,不和姑娘谈诗作词,吟弄风月,反而只是读书的现象。
……
学堂。
徐贤文一群学童面面相觑,迟迟不见于夫子来,印象中这似乎还是于夫子第一次迟到。
“夫子怎么没来?”
“会不会是生病了?”
“应该不是,有次夫子生病,师母都过来说了,要不,咱们派个人去夫子家看看?”
……
他们正议论着,于夫子抱着《三国演义》第三、第四部两本书进来。
这群学童齐刷刷望过去,一个个的呀,小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幽怨,好嘛,夫子你原来是抢书去了。
“咳咳,今日迟到实是不应该,夫子给你们道歉。”
于夫子被弟子们看着,也有些尴尬,看到他们无心背书、习练文章,想了下道:“一本好书,可以让人修身养性,知礼守义,今日,我们就不上课了,我来给你们读一读这《三国演义》第三部。”
“好唉!”下面传来一片欢呼,那激动的声音,几乎要冲破楼顶。
尤其是徐贤文,这小子一蹦跳起来,险些冲到桌子上。
无怪乎他们如此,对这些小学童来说,早就心心念念期待的《三国演义》第三部,能这么快听到,是一重高兴;在课堂上,夫子批准下的‘不干正事’的兴奋,是二重高兴。
喜上加喜,自然是难以自抑。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