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1章 对小鬼子物理超度的后续发展  穿越亮剑搞军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火箭要进一步演化,开始要更多先进技术来支撑。

任重在考虑这个的时候,已经把新一代经纬仪的研究纳入了计划,在主世界,经纬度的测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有手机就可以轻松测量出来误差在米级的经纬度。

但是在这个时空,几乎没有什么智能化的设备,更别说依靠卫星进行定位测量了。光学研究所研究的六分仪当然可以算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了,但是使用还不够简便,入门的门槛比较高,任重在考虑把现代光电经纬仪带入亮剑世界的可行性。

虽然说有难度,但是并非完全不行。

只要不依靠卫星导航的,纯粹通过光学的方式来说实现,按照现在的光学研究所的技术能力,已经能够实现从远程红外望远镜到激光定位望远镜的生产。

很多技术都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只不过卫星这些高端技术现在还没有可能实现,所以基于卫星的所有应用现在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接下来不仅仅是这些东西,基于计算机的好多新玩意,任重现在都没法进行移植,所以在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中,电子技术已经是一个非常优先的选项。

晶体管的技术突破,让任重突破了晶体管计算机最重要的一环。

神算一代晶体管计算机,其最初的原理图和计算机语言都被搬到了亮剑世界,现在开始在研究中。

面对全新的领域,任重也没有太多的理解,只能尽其所能的把主世界的相关资料搬来。

在这个时空我们民族最聪明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消化吸收,开始了艰难的演进。只有实现了计算机的功能,新一代武器才会有基础。

电子管计算机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成果,但是任重没有引进电子管计算机的打算。

因为任重非常清楚,电子管计算机的生命短暂,加上体积大,耗电量大,发热量大,寿命短,可靠性低等特点,和晶体管现在的基础技术已经有了突破,任重没有必要在这个落后的技术上面进行投资。

自46年发明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开始,到50年代就被淘汰,就这么一个生命周期的投资实在太不划算了。

相对来说晶体管的寿命要长些,差不多能用到七十年代。加上晶体管计算机才真正接近现代计算机的概念,开始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还开发应用了fortran、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这些技术都是可以沿用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对于任重来说,这才是值得长期投资的领域。

作为晶体管发展核心技术的基石,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已经被任重带到亮剑世界重现出来,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生产。

这款晶体管具备了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可用于各种各样的数字和模拟功能器件,包括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振荡等器件,现在开始应用到了电台、收音机等电子产品的替代上面。

如果实现了晶体管计算机,那么在雷达、解密机方面我们将出现世界级领先产品。

现在第一代的晶体管计算机原理图和高级计算机语言、第一代操作系统这些关键性的概念甚至实现,都被任重硬生生搬运过来。

硅晶体管、锗晶体管发展的后续就是集成电路。而把集成电路越做越小,电路规模越来越大,就会形成芯片!

这条路径是一脉相承下来的。

在这方面,任重在主世界寻找到了完整的演进资料,为黎明研究所的电子研究团队制定了一个直接指向终极目标的通天道路。

在另外一方面,任重没有忘记这些东西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开始为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开发最基础的技术,比如光学方面,现在就在不断开发光学玻璃的制造技术,另外开始研究激光、红外光、远红外光等发生和应用技术。

在测距和望远镜上面,现在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

只不过这些成果还远远不够,同任重想要进行集成电路的制造来说,差距还比较巨大。

只是这些基础技术的研究,哪怕有了非常明确的技术路线指引,也需要时间一点一滴的克服当前的技术困难才能取得一步步的进展。

但是面向导弹技术成熟的,除了电子管、晶体管这些电子技术,雷达和导航等技术的发展也是另外一个分支。

借助晶体管的发展,雷达这方面的基础技术就会发生一个飞跃,毕竟电子管可靠性比起晶体管差太多了,性能也远远不如。

从流氓鹰手里薅来的第一代雷达系统,在任重的技术指引下,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方案全盘复制,而是用了大量的晶体管元器件进行了创新提高。

从流氓鹰薅来的scr-268雷达,配套的sperry m-4火控系统,是一台相当落伍的机械计算机,它接收目标的方向、速度和高度数据作为输入,可以输出火炮或探照灯瞄准方位角和高度数据,指挥防空炮开火击中目标,相对来说非常笨拙,反应速度也慢。

如果使用了晶体管计算机进行替代,不但速度快,而且体积也小很多,未来甚至可以部署成为可移动式雷达上,而不是像现在必须固定在一个地方。

现在东风1a的发展,已经开始对雷达技术进行倒逼。

第二更,双倍月票!双倍快乐,彦祖们帮帮场子!冲冲冲!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