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2.第242章 史书  大汉:吾乃冠军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2章 史书

霍嬗到底靠不靠谱,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有人觉得靠谱、有人觉得不靠谱。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看似对于政事有些不太熟悉。

所以刘彻也就是随口抱怨几句,他还真的没指望霍嬗能够帮忙解决这些问题。

毕竟这样的难题困扰了无数先贤,也让很多的有能力的统治者束手无策。

霍嬗自认为有着远超时代的见识,现在也是有些一筹莫展的。几千年后的经验放在现在也不合适,说到底就是生产力的严重不足。

或许努努力,想着的法子就是抑制一下这样的现象,让土地兼并的形势不至于愈演愈烈,这可能才是他能够帮忙做到的一些事情了。

庞大的队伍继续出发了,闲暇的时候,一个熟人再次出现了。

司马迁、太史公,他倒是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为李陵抱不平被施以腐刑。在太史令的位置上,这位史官倒是尽职尽责。

有些时候想想,虽然不少人说司马迁对皇帝的意见很大,所以在《史记》当中对于不少事情的记载也是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

现在再看看的话,没有了那档子事,也不知道《史记》之中会不会依然有着强烈的情绪了。

司马迁倒是很规矩,身份差距大着呢,“冠军侯此前出征西域、屡有战功,只是还有不少事情还想要向君侯请教。”

霍嬗就不太理解了,“你是太史令,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可以阅读皇室所藏典籍、搜集史料。”

这些自然也不是在夸大了,太史令确实有这方面的权利。现在的史官,大多数还是有着那么一些风骨,记录的很多事情皇帝也不能多过问。

司马迁就立刻回答说道,“当年先父亡于雒阳,先父曾嘱托万万要继承遗志、写好一部史书。我一刻不敢忘,先父留下诸多文稿,我也编写出来了。”

实事求是的来说,司马迁的能力是没问题的,他前期的积累也是十分的充分。

他年少时随司马谈读书,也从董仲舒受学《春秋》,向孔安国问疑《尚书》,年轻时游历了很多地方,还曾随皇帝出巡西北诸郡县。

再加上现在作为史官也可以去翻阅皇室的藏书,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资料。

提起司马谈,霍嬗就有些头疼。别看司马迁现在是史官了,但是一直也都埋怨当年皇帝封禅,埋怨皇帝在封禅的时候不带着司马谈。

司马谈在封禅的路上病重,没能跟着一起完成封禅,这是憾事。据说是因此又病又气,这才会直接暴病后过世,这也是司马迁的心结呢。

司马迁不管那么多,说道,“君侯,我为太史令,自然当秉笔直书。”

霍嬗无语的看着司马迁,没好气说道,“我成了崔杼?我什么时候拦着你不让你写史书了?”

司马迁有些意外的看着霍嬗,没想到这位冠军侯还是看过一些史书。传闻中这位冠军侯除了打仗之外,就喜欢享乐,没有半点文采和见识。

司马迁有着这样的刻板印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说到底他和霍嬗的来往不多,哪怕看似同朝为官,几年也见不到一次呢。

不是一个系统的,一个是权贵一个是文官。司马迁这个太史令隶属于太常,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和霍嬗相比,那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司马迁连忙开口说道,“君侯说笑了,下官岂敢如此!只是诸多事情还望君侯解惑,我方能更好记下。”

霍嬗沉默片刻,《史记》的价值、意义,他不想评价,也没什么资格去评价那些,但是他知道《史记》在两汉时期几乎等同于禁书。

霍嬗看向司马迁,说道,“听闻先太史令留有遗作,拿过来给我看看。看了之后再说,其他的不用多讲。”

司马迁也非常无奈,面对霍嬗的时候,他根本没办法说些什么,官职不对等倒也罢了,主要是这位冠军侯脾气实在是非常的直接、粗暴。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想要得到一个解释等等,也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司马迁也不废话,他的父亲确实留下来了不少遗作。

司马谈早年就想要写下一部通史,早就根据《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收集资料,撰写史籍,只不过壮志未酬。

他虽然未能动手撰写通史,但为《史记》的撰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确立了部分论点。

等到司马迁离开,霍嬗就忍不住抱怨说道,“我就是不喜欢和这些人往来,要说他们有骨气、有本事,那也是有,就是和我不对付。”

林媚就赶紧安抚着说道,“君侯也无需多想,他官职、爵位都不及你。现在也是求着君侯办事,自然也就无需多管。”

霍嬗觉得这么说也是非常在理的,司马迁还真就是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些事情,史记虽然重用,但是霍嬗真没有义务去绝对的配合。

主动权在他手里握着呢,所以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用特别去烦恼,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曹宗神出鬼没的来了,“君侯,太史令这是来找你了?”

看到霍嬗点头,曹宗就说道,“这几年他也没少去烦我,安国在长安的时候也去找过他。咱们当年俘获左贤王的时候,他就来问了。”

霍嬗对此倒是不算太意外,“咱们和匈奴打了这么些年,有些仗也是该稍微记一下,咱们也算是可以名垂千古了。”

史记上对于一些战事描写的比较笼统,但是对于李广、李陵的一些战事记录的就非常的详实了。

红衬绿叶,在程不识的映衬下,李广带兵就是宽缓简易、行军没有阵型,而程不识的部队格外严谨,所以士兵都喜欢跟着李广。

又或者是李广的祖传射艺,射匈奴射雕者、射白马将、射追击者、百发百中等等,无一不是在展示着李广的神勇、威名,以及为他打抱不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