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9章 心照不宣  苟在明末当宗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天启皇帝意味深长地又提到了江南赋税的话时,魏忠贤瞬间就反应过来了,他一下子明白了皇帝真正的用意。

闹了半天,天启皇帝并不是不想对这个事穷追猛打,而是打算利用这件事来做文章。

毕竟取消矿监和税监的旨意是泰昌皇帝在的时候下的,作为泰昌皇帝的继承人,天启皇帝无法对此事反悔,而且这不是小事,一旦否决了泰昌皇帝的旨意一意孤行,等于直接让皇帝和东林党站到了对立面,天启皇帝自然是不会这么干。

现在虽然找了个清税的理由暂时维持局面,可天启皇帝心里也清楚这个局面究竟能维持多久谁都不知道。一旦东林党再有后手,逼迫天启皇帝强行召回地方太监,天启皇帝最多也只能采取当年万历的拖延大法而已。

但天启皇帝不是万历皇帝,他没有万历皇帝对朝廷的控制力,何况就算是万历皇帝当年不也给文官集团喷得狗血淋头么?

眼下大明财政困难,户部赤字严重,辽东那边正在打仗,福建突然又冒出事来也要动刀兵,再加上朝廷正常的开支和这些年地方上的天灾需要救济,到处都要用钱,钱对于天启皇帝来说尤其重要。

没钱,什么事都干不成。这点天启皇帝心里明白的很,可要弄钱靠那些文官是根本不成的,说句不好听的地方的税收收不上来是真的收不上来么?为何万历皇帝派矿监税监下去就能收上来呢?

天启皇帝不傻,他当皇帝也有两年了,如果是刚刚登基的时候或许这个问题还看不明白,可现在的他心里早就一清二楚。地方的税之所以收不上来真正的原因无非就是这些官员和地方相互勾结,偷税漏税中饱私囊罢了,皇帝收税说白了收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税,而真正的有钱人的税根本就收不到,他们利用手中的特权和关系网正大光明的逃税甚至不交,从而使得大明税收问题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的税监主要工作就是盯住这些人,让他们把应该交的税拿出来。可一旦这么做了,等于从他们口袋里掏银子,这些人哪里肯呀?

这也是当年万历朝时文官集团和地方士绅一直叫嚣着要取消矿监税监,更把一顶顶害民误国的大帽子往上扣的缘故。而现在好不容易通过忽悠泰昌皇帝正式取消了矿监税监,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了,哪里肯再被皇帝逼着缴税呢?

天启皇帝心里清楚,凭着冯铨从山西带回来的消息是弄不垮东林党的,毕竟冯铨去山西调查名不正言不顺,只是出于中旨,没有通过内阁正式下文,而且冯铨带的人也只是东厂的人,这些私下调查摆不上台面,要真追究的话程序不符合。

何况查到的官员和山西商人勾结的情况,这些官员虽然和东林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可一来手里掌握的证据不多,二来这些官员也非东林党中坚人物,哪怕知道这些人的背后就是东林党的大佬也没用,到时候他们完全可以找借口撇清,一旦强硬追查下去最终的结果也不会给一下子弄垮东林党,最多只是一些麻烦罢了。

既然如此,天启皇帝这么做的用意就很明显了,前面说过让叶向高去查不仅卖了个面子给他,也是顺便挖了个抗,他要看看东林党自查怎么向自己交代。二来,他这么做也是一种政治上的交换,叶向高是个聪明人,哪怕当时不明白,回去后也会想明白这是为了什么。

天启皇帝可以在这件事上放东林党一码,可同时东林党也要在清税事上配合天启皇帝,不再拿税监的事来做文章。大家心照不宣,各得所需,这才是天启皇帝真正的目的。

另外,天启皇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现在的首辅是叶向高,如果换一个人天启皇帝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叶向高虽然是东林党的大佬,但天启皇帝认为叶向高还是颇有能力的,他和其他夸夸其谈的东林党有着本质区别,作为首辅叶向高还是一个能做事的人,更是一个懂得政治妥协的老臣,假如换成其他人的话,天启皇帝或许就不会这么干的,这也算是因人而异吧。

魏忠贤最初也没想明白,他是事后才明白的。伺候完天启皇帝后,魏忠贤离宫去了他在宫外的住处,现在的魏公公可不比往日,随着权势越重,他早就在宫外置了宅院,而且这个宅院还是天启皇帝赐给魏忠贤的,住在里面心安理得。

回到宅院后的魏忠贤思索良久,这才想明白了天启皇帝的真正用意,不由得拍着大腿感慨皇帝的脑子的确好使,相比之下自己这个大老粗远远不如。

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魏忠贤喊来人交代了几句,过了没多久,两人就急急赶到了魏忠贤的府邸。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