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孙元化
徐静秋最终还是同意了朱慎锥的建议,准备带着孩子们去平顺。
那日朱慎锥一番话让徐静秋终于明白自己的丈夫是怎么想的了,更了解了目前大明的局势和变化。
徐静秋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女子,书香门第家的女子相比普通男子,她更有魄力的多。熟读史书的她在朱慎锥分析下就明白过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眼下的大明已不可挽回地要乱起来了,一旦天下大乱,什么情况都能发生。
作为大明宗室,朱慎锥并无什么太多选择,假如和普通宗室一样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国亡身灭,哪怕逃脱性命,这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不用说她们这些妇孺家人了。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徐静秋当然明白这点。此时的朱慎锥也合盘向她托出自己的一些谋划和安排,当得知朱慎锥现在真正的实力时,徐静秋是惊讶万分,她虽然对草原的情况略知一二,可却从未深问过,更不用说大明这边的安排了。
得知这些后,徐静秋就不再反对从平阳离开了。这是一个极聪明的女人,离开平阳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孩子,也是让朱慎锥安心和没有后顾之忧。
就这样,半月之后,徐静秋带着孩子们还有嫂嫂张氏和侄女巧儿在朱慎锥的安排下坐着马车离开了平阳,朝着平顺方向而去。
说是去平顺娘家小住些日子,实际上朱慎锥已给舅舅王荣去了信,先在平顺呆些日子,之后再把她们安置在了潞州卫指挥使府内,由王荣帮忙照料。
至于岳父岳母那边,太多的情况也无需告诉他们,他们知道的越多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反正平顺离着潞州卫不远,一旦有变,王荣那边也能及时反应,安全不会有什么问题。
送走了妻儿和嫂嫂她们,家中的仆人也随着她们去了潞州卫,家里一下子就空荡冷清了下来。
作为宗室,朱慎锥是不能走的,不过那也只是名义上而已,所以他暂时还要留在平阳当个幌子,至于离开平阳他的办法就太多了,再加上他就是一个普通宗室,平日里也不起眼,更没人知道他真正的情况,对外隐瞒这些还是很方便的。
徐静秋带着孩子离开平阳,走之前给家中去了信,信中并没有说其他,也没告诉他们自己的去处,但隐晦地提醒了父母留意各地的动静,防备地方可能发生的问题。
不仅是给父母去信,就连远在京师的弟弟徐宪成也去了一封信。
王恭厂大爆炸后,徐宪成因表现良好被天启皇帝看重,提前结束了在工部实习正式授官。
因为王恭厂毁于一旦,再加上徐宪成自己也不想卷入东林党和阉党的争斗,运作之下徐宪成以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的身份负责重建火器局和仓库,所以经常在京师、丰台和天津三处来回奔波。
远离了京师的政治旋涡,徐宪成总算松了口气,再加上公务的繁忙,他也顾不上京师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一心就投入了工作之中。
转眼两年过去,这两年内徐宪成已初步完成了火器局和仓库的重建,从工作能力来说无可挑剔,再加上魏忠贤倒台后,朝廷政治风向有所改变,东林党渐渐恢复元气,而在江南一地,复社因为政治观点接近东林党,再加上复社成员团体的背景特殊性,目前复社名头越来越响,已有小东林之称。
徐宪成作为当初复社的元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地位水涨船高,随着这种变化,一直游离于政治中心的徐宪成也不可避免进入了朝廷的视线,包括崇祯皇帝和内阁大佬们的眼中。
就在半年前徐宪成升官了,由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进一步成了郎中,由从五品升到了五品。
此外朝廷还给了徐宪成一个监察御史的头衔,听说似乎还有让徐宪成出京担任兵备道的想法,不过这件事是真是假大家也不是很清楚,至于去那个地方担任兵备道更不知道,但不管如何徐宪成已入了朝廷的法眼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旦真让他出京任兵备道,未来仕途可以说一片坦途,别看兵备道这个官职不高,可实权颇重,在这个位子上做好了,由兵备道升迁巡抚概率很大,等成了巡抚后,就相当于一脚踏入高级官员的行列了。
京师的宅院,这个地方还是当初徐宪成在京师的住处,这些年来,徐宪成一直没有换地方,依旧是那个不起眼的小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