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5章 徐静秋的平淡生活  苟在明末当宗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留在羊头山是最为妥当的,至少这里的安全性绝对没问题,而且有着李虎等人的护卫,哪怕外面闹得翻天覆地这边依旧是世外桃源,不会有意外发生。

给朱慎锥回了一封信,徐静秋继续住在羊头山,这里住久了倒也习惯了,而且羊头山山明水秀,也没有外人,无论安全性还是隐秘性都能有保证,而且两个孩子在这也生活的很好,每日里跟着母亲、伯母耕作或习武读书,不比去那京师的红尘中更合适他们么?这一日,徐静秋正在院中把晾晒的红薯干整理起来,这玩意早在许多年前就在羊头山这边种植了。那时候还是朱慎锥走私盐的时候呢,有一次路过羊头山,恰好碰上刚刚从山西的矿山逃出来的李虎这伙人,大家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一架之下成了朋友,之后朱慎锥把他们收为属下,安置在羊头山,更给他们送来不少粮食和用具,还带着他们在羊头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再之后,拿下赵屋岭,朱慎锥就把羊头山和赵屋岭这两个地方作为了自己的重要基地,并从潞州卫等地迁移来了不少失地无法生活下去的军户,从而使得这两个区域成为了屯作场所和练兵屯兵所在。

朱慎锥未雨绸缪,从各处找来许多高产而又利于在山地和贫乏的土地耕作的农产品,其中红薯这玩意就是其一。除去红薯,还有土豆、玉米这些,但相比后者,前者的耕作更为便利,产量也更高些。

前些年大明各地大旱,粮食歉收,山西一地同样也是如此。可在羊头山和赵屋岭这些地方,因为红薯等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和多年的积蓄,却没受到什么影响,甚至还能在自用之余储备下不少。

这些农作物虽然不如麦子、大米这些好吃,就连粟米等也略有不如,但关键是产量大,能填饱肚子,就算滋味差些,在灾年的时候许多地方连树皮都在啃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说,种植了这么多年,大家也琢磨出了许多吃法,包括长期储存这些玩意的办法。

比如红薯收获的时候可以烤了吃,也能煮了吃,还能切成片晾干后弄成红薯干储存起来吃。

就连红薯叶子也是可以食用的,就算不吃还能喂猪、羊、牛等家畜,还有土豆也是如此,或者和玉米一样磨成粉,掺着当主粮吃,另外还有聪明人无师自通搞出了把这些做成类同面条一般的粉条来吃,反正各种办法多的是,相比大明许多地方老百姓饿的都快活不下去了,这里却依旧粮食不缺,能安居乐业,简直犹如天堂一般。

和张氏一起收拾着,边收拾边聊着闲话,正忙活着呢,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谁?”

“是臣!李虎!”门外传来了李虎的声音。

“进来吧,门没栓。”徐静秋道。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李虎走了进来。见到徐静秋和张氏,李虎恭恭敬敬行礼,并口称“王妃和夫人。”

“你们聊,我去屋里。”张氏说了这么一句,拍了拍手转身就先离开了,等张氏走后,李虎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封信来递上:“这是王爷给您的书信。”

“谢了。”

“这是臣应该做的。”李虎把信递给徐静秋,恭恭敬敬回道。

自从朱慎锥进位交城王,并担任监国后,李虎就对徐静秋改了称呼,从之前的夫人改称为“王妃”。虽然一直以来,朱慎锥并没有正式册封徐静秋为王妃,就连他这一支的祖上,包括父祖的追封也没有。不过对于李虎来说,不管是否册封,徐静秋既然是朱慎锥的正妻,而且还有两个嫡子,这个王妃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这个册封也是早晚的事,现在改口是再自然不过了。

对于称呼的改变,一开始徐静秋还是有些不习惯,可几下下来李虎等人根本不肯改口,也只能随他们去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