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听徐宪成提前李信时,朱慎锥就觉得李信这个人的名字有些耳熟,却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哪里听说过了。直到后来高迎祥起兵自号闯王,朱慎锥这才猛然想起在哪里听说过李信了,历史上的那位李岩原来的名字不就是李信么?而且李信的家乡就在河南开封,这也和传闻中的李岩相同。
拉着李信的手,朱慎锥同样和他共饮了三杯,笑盈盈地说了好一番话,不仅询问了关于徐宪成的情况,还聊了一些关于山东军和东江镇的事情。李信在朱慎锥面前侃侃而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让朱慎锥极为满意,忍不住夸赞了他几句,并让他安心在京师中住上些日子,等空下来找时间单独再聊。最后,朱慎锥还好奇询问了李信一句是否有其他名字,而且他和之前兵部尚书李精白是否有亲。
听朱慎锥这么问,李信有些疑惑,他摇头说自己并没化名,李信的名字是他父亲起的,从小到大就是这个名字。至于前兵部尚书李精白这人他是知道的,不过李精白和他们家并无亲戚关系,虽然大家都姓李,但李精白是南直隶人,而李信的老家在河南开封,两者相距近千里呢,根本扯不上关系。
李信还笑道,如果李精白是他的长辈的话,当年他来京师科举说不定就不会落榜了,直到现在他还只是一个举人呢。
听他这么说,朱慎锥顿时哈哈大笑,心中也解除了一个疑惑,后世往往把李信(李岩)作为李精白的儿子,并以先兵部尚书公子来称呼李信,恐怕是以讹传讹了。
接着朱慎锥继续又见了山东总兵张可大、东江镇现总兵沈世魁、副总兵金日观、楚继功等将领,对于这些人朱慎锥都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和礼遇,他们和卢象升、李信不一样,毕竟前者是正经读书人,哪怕李信不是进士也是举人,而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丘八武人。
大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武将的地位一落千丈,兵权逐渐转移到了文官和兵部的手里,别看总兵的官衔不低,一镇总兵是一品大员,普通的总兵也是正二品,可就这样高的武职在面对文官时却常常要低上一头,甚至区区一个兵部主事就能指着总兵的鼻子骂娘羞辱,而总兵却只能在一旁赔笑道歉,谦卑到了极点。
而今天堂堂大明监国如此礼遇他们,这让几人受宠若惊,脸上更是一片潮红。
在朱慎锥和他们和颜悦色说话的时候,有人甚至连回话都做不到利索,说起来结结巴巴的一副手足无措的表情。
对此朱慎锥毫不为然,相反依旧很是亲热,不仅夸赞他们武勇,更称赞他们对大明的忠诚,让这些武将一个个荣幸之至,兴奋异常。
这一次回京少了两人,一个是孙元化,一个是吴三桂。至于黑龙云父子,因为黑云龙是宣府总兵,需驻守宣府,所以战后回了宣府也没来京。
孙元化是因为山东那边有事需要他先回山东一趟,协助徐宪成把事处理完后再来京师。而且孙元化之前是戴罪立功,身上并没实际职务,只是参军,再加上他属于徐宪成的下属,所以这一次没来也很正常。
至于吴三桂那是因为辽东的缘故,皇太极退走后,朱慎锥考虑到辽东或许会有变化,让王晋武先让吴三桂返回辽东,等确保皇太极不会再掉头进攻辽东后再抽时间来京。
所以他们两人没跟着来,而在蓟州卫,山东军一部和东江镇一部暂留在那边,由王贵等人暂领驻守,同时加紧恢复喜峰口包括各地的防务,以确保未来再有外敌来犯的防线安全。
在文华殿的酒宴从下午时分一直延续到傍晚这才散去,王晋武告辞离去之前,朱慎锥告诉他这几日在京不要大意,京营的部队必须牢牢掌控在手中,至于其他更得小心在意。
王晋武点点头说知道了,让朱慎锥放心就是,朱慎锥点点头,让他今天先好好休息,他们既然大功而归,朝廷的封赏很快就会下来,到时候正式封赏下来前恐有波澜,一切留意就是。
送走王晋武等人,朱慎锥回到文华殿的偏殿,此时屋内已点起了蜡烛,在烛光之下,朱慎锥没有和平日那样去看奏折,而是静静思索着,也不知道他思考着什么,但他嘴角露出的一丝冷笑却带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嘲讽和决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