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7章 以北抑南  苟在明末当宗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17章 以北抑南

朱慎锥正在文华殿见亢有福。

亢有福从山西回来了,边贸一事已同那边晋商谈妥,框架就是朱慎锥给他的框架,但在具体细节中略微有些调整。不过这不损害整体利益,依旧在范围之内,而且这一次开边贸事宜晋商群体很是踊跃,能够正大光明地和朝廷一起做对外买卖,尤其是具体的操作还由晋商自己来负责,这在大明朝是从未有过的。

晋商能从元末兴起到如今,两百多年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可不简单,凡是目光短浅,或者没什么背景的晋商早就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留下来的晋商哪家不是几代人由小到大一点点积累成长起来,并经历了残酷竞争后的胜利者?

尤其是晋商中的张王两家,更是在地方和朝堂上有相当影响力,他们敏锐察觉到了这一次是边贸是朱慎锥对他们晋商释放的善意,主动给他们递出的橄榄枝。

在巨大利益之前,没什么不好谈的,哪怕恒通作为贸易货币平台的要求最终也得到了晋商们的同意,但晋商也提出了效仿恒通设立钱庄(银行)的要求,这点朱慎锥给过亢有福授权,和晋商讨论了一个初步方案。

至于商税这些更是小事,虽然商人以谋取利益为先,但在确保足够利益的前提下,如能缴纳一定税额就能得到保证,何乐不为呢?

亢有福带回了和晋商签署的协议,这份协议虽比不上后世的商业合同,可在如今也算得上独一无二了,而且参与的晋商全部在这协议上签字画押,而亢有福代表恒通也进行了签署,除此之外还有山西锦衣卫、卫所的印章,接下来只要朱慎锥点头,这协议就有了正式效力。

仔细看着这份协议,耳中听着亢有福的解说,朱慎锥脸上露出了笑容。

“做的着实不错,此事孤准了!”当朱慎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亢有福如释重负,这些日子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山西那边需多少时日可以正式开始?”朱慎锥问道。

“各家商议时就做了准备,随时可以开始。”亢有福回道。

“宜早不宜迟,你马上通知山西那边吧,早点进行,也能早些收益。”

亢有福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询问开海事宜,因为朱慎锥之前说过要在山东开海,并指示他在山西和晋商商谈的时候适当作为条件作为谈判筹码,亢有福已把消息放了出去。

当晋商得知朝廷要在山东开海,并以商行的模式来进行对外贸易的时候,晋商群体对此事的热衷甚至超过了边贸。

要知道海贸的获利实在是巨大,边贸虽然也获利不小,但边贸主要是和蒙古人贸易,蒙古人虽迫切希望通过边贸获得大明的诸多物资,可大多数蒙古人其实并没什么钱,他们的贸易基本只是以物换物的贸易方式,大多是用牛羊马匹这些,又或者皮毛等来进行贸易交换,这些东西虽是好东西,但也比不上实在的金银重要。

可海贸却不同,大明朝在初期的时候海贸异常兴旺,尤其是成祖朱棣时期郑和下西洋更达到了高峰。

大量的货物经过海船出海贸易,换来了无数金银珠宝和海外特产,一趟出海获利可以达到数十甚至上百倍,哪怕海贸的风险比边贸大许多,商人们依旧络绎不绝,争相出海。

可惜宣德年后,大规模的海贸朝廷就禁绝了,可实际上禁绝的原因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提出禁绝海贸的是文官集团,而那些文官集团大部分又都是南方人,他们之所以这么干的真正目的并非是要杜绝海贸,而是要通过朝廷来进行海贸的垄断,在表面上禁绝海贸,不允许官方甚至民间出海贸易,可实际上在南方当地,比如浙江、福建、广东这些沿海地区,这些文官集团背后的家族却垄断了海贸利益,私下出海,从而谋取暴利。

这种情况的发生导致大明名义上没有了正式海贸,纵横四海的郑和大船队也就此消失,就连大明原本已拥有极高技术和庞大规模的造船工业也就此停滞,最终彻底消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