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4章 锦州之围  苟在明末当宗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后落座的自然是官职和身份最低的陈新甲了,陈新甲虽是兵部侍郎,可他却是举人出身,以举人身份能做到这个级别的官员,明朝中后期也就他和海瑞两人了。

五人中分为三派,作为领兵大将的王晋武自然是朱慎锥的铁杆,温体仁和张至发代表着内阁,杨嗣昌和陈新甲代表着兵部。各自落坐后,朱慎锥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直接开口询问关于如今辽东之事怎么应对。

“臣以为辽东必救,锦州必救!”温体仁想也不想先开口说道:“眼下建奴围困锦州,虽有祖大寿领兵坚守,但锦州孤城恐不能久守,一旦锦州落入敌手,祖大寿同其部下被建奴所灭,我大明必在辽东遭受巨大损失,先不说辽东防线是否能挡住建奴后续进攻,如此损失也不是我大明能承受得起的。”

“首辅说的极是。”张至发附和道:“一旦锦州丢失,守军被歼,必然天下震动。我大明局势刚有好转,先有宁山伯领军在长城击退皇太极,后又有孙传庭、洪承畴围歼高迎祥部的大胜。两战之捷令我大明士气大振,朝政日渐稳定,可如这时候锦州大败,损兵折将,恐怕有损监国威名……。”

张至发肯定是要跟着温体仁说话的,但他这番话虽有附和之意,同时也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辽东战局的影响。

正如张至发所言,锦州一旦战败,甚至遭受巨大损失的话后果非常严重,朱慎锥通过两次内外战争已确定了自己地位,现在大明正在朝着好的方面变化,一旦锦州没了,甚至祖大寿全军覆没,那么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预料的,这点必须注意。

微微点头,朱慎锥表示认可。如果当初祖大寿早点听自己的建议,在皇太极还没来得及彻底包围锦州的时候就领军南撤,主动放弃锦州,那么也不会有现在的困局。

现在再说撤退已经晚了,皇太极的包围圈已成型,以明军对八旗的战斗力而言,小股部队穿插南逃或有可能,但祖大寿想带着锦州的军民数万人撤回宁远根本就不可能。

如今祖大寿坐守孤城,锦州的局势很是危险,如果不救锦州,那么锦州必然会陷落,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等到锦州一丢,祖大寿全军覆没,如此大败必然震惊朝野,这会对朱慎锥的地位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动摇他监国之位。

“杨先生,锦州之事你身为本兵如何看?”朱慎锥转而询问杨嗣昌。

杨嗣昌虽和温体仁政见不合,两人私下也有矛盾,可今天却不一样,现在是朱慎锥找他们来讨论辽东战事,自然不会把个人因素放到公事之上。

杨嗣昌当即道:“臣赞同首辅和次辅的看法,锦州不可丢失,祖大寿部绝不能毁于皇太极之手,哪怕朝廷放弃锦州,后撤防线,但也不是现在,眼下救援锦州是必须的!”

杨嗣昌作为兵部尚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他的战略眼光也不差,甚至早就看清了朱慎锥对辽东战场的打算。

杨嗣昌的想法和朱慎锥其实差不多,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大明内部问题还没解决,不急着先解决外部问题,只要稳住外部,不让局势恶化下去就行。等内部问题彻底解决,再腾出手里处理外部问题也就是辽东战场,这才是上策。

不久前朱慎锥刚刚取消了辽饷增派,还对西北各省进行了减免税赋,其目的就是要稳定内部,解决掉流寇问题,恢复生产,掌控地方。

这点杨嗣昌非常认可,也暗暗佩服朱慎锥做事的魄力,朱慎锥和崇祯皇帝不同,如果是崇祯皇帝的话根本不会这样干,非得要两手全抓才肯罢休,也不考虑是否都能抓得住呢。

有多大的胃口吃多大的饭,朱慎锥果断舍弃了一部分,全力应对内患,只要大明没了内患,区区建奴又算得了什么呢?

建奴自万历年间崛起,虽凶悍异常,更让辽东的明军吃尽了苦头,大明在辽东损兵折将数十万,耗资更是无数,却依旧无法解决建奴问题。

可就算这样在杨嗣昌看来建奴并非真正的威胁,建奴再厉害也不过在辽东一隅,只要建奴打不进山海关,大明就稳如泰山。之前的己巳之变只是意外,如果不是崇祯皇帝起用袁崇焕这个眼高手低的玩意,皇太极如何能打到京师?

反而,地方的流寇才是心腹大患,流寇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稳,而且流寇的破坏力可比建奴大多了,杨嗣昌熟读史书,对于历朝历代亡国的例子了然于胸,当然明白孰轻孰重。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