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伏生护书和陈兴昌护京剧
好不容易逃离了战火,妻子皆因护书而死,然而回到家乡,等待他的是新的战火。
伏生迫不得已外出避难,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战乱年代,哪里还有安全的地方,等他终于重返故里,却发现藏好的书已经损毁大半。
伏生神色黯然,“我一生护书,未曾想,书却因我残缺大半。”
众人无不悲恸,这不是伏生的错,这是世道的错。
战争的铁蹄之下,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奢望,人命如草芥,更何况是书呢。
哪怕是华夏的现代人,远离战争也不过四十多年。
很多人都忘了,觉得世界就应该是太平的,是讲道理的。
伏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太平,他的脸在颤抖。
“我愧对先人,愧对我逝去的妻儿。”
伏生抬起双手,伏案不起。
他的肩膀在颤抖,压抑的哭声从书案上传来,他在自责,自责自己没有保护好这些书。
哪怕儿子因护书而死,妻子冻死在风雪中,他也没有方式保护书,然而这样的一个老人,却在痛哭自己没有保护好这些书。
他尽力了,但他还是不肯原谅自己。
小撒紧紧抿住嘴,眼眶里泪水在打转。
观众们眼睛像进了转头一样,眼眶湿润。
有人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淌。
明知道陈兴昌是演的,然而大家还是会把他当成伏生。
这种演技已经出神入化了。
“先生,莫要迁连自身,若不是先生拼了性命,我们就连现在这二十八篇也无从学起啊。”
伏生终于从桌子上起来,他轻抬眼皮,光是那一个眼神,就让无数观众动容。
弹幕里全是“感谢先生”“请先生赐教”“先生大德”。
伏生开始传经了。
很多人听得无比认真,他们有的人曾经看过《尚书》,然而这是他们头一次听得如此认真。
每一个字,好像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这里面有一代代先贤们的心血和汗水,《尚书》全书两万多字,在现代不过是一本薄薄的册子。
在古代,一片竹简大约能写10-20字,两万多字,意味着要写一千多片竹简。
一千多片是什么概念呢?学富五车的东方朔,写了一篇自荐信,也不过三千片竹简,就这都需要两个人抬着走。
了解了这些之后,观众们听得尤其认真。
随着伏生的传经,帷幕拉开。
周武王站在高台之上,一道道坏消息传来,身边谋士纷纷劝他停手。
“你们可知我为何伐纣,何为天下?”
“土地,粮食。”
周武王摇摇头,“人,和你我一样的人。”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观众们也不懂啊,姜子牙出来了。
“大王的意思是君主是爱惜百姓的,君主是要顺应天意的。”
将士们跟观众有着同样的疑问,天意?如果顺应天意,种种迹象都告诉他们不能开战,还打什么?
这时一群逃难过来的人解开了大家的疑问。
“这就是天意!”
民心,就是天意。
只可惜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懂,古人不懂,帝王将相不懂,就连现代人也不懂。
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无数次验证过这个真理,只是有人不信,有人不屑,有人信了然后又不信。
“与大王一心,救黎明于水火!”
话剧的最后,伏生步履蹒跚,回头看了小撒一眼,看了一眼《尚书》陈列馆,然后缓缓离开。
到底是怎样的眼神,才能够让大家深受感动呢。
他眼里有希望,有传承,有失落,有遗憾,但归根结底,是希望。
伏生行走在滔滔历史长河之中,“《书》有了你们的传承,我放心了。”
“先生,您护书传书的,定当永世铭记。”小撒声音铿锵有力。
蹒跚而行的伏生停下脚步,慢慢回过头来,看向小撒。
欣慰,感慨,释怀,这一眼,比无数台词都管用,一眼万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