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一批官员,在朱允熥看来时机成熟,他需要的是一群在大明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官员。
倒也不是此前留任的那些基层官员就全都不可靠,毕竟就算是老朱当初的开国班底,也有不少是后续加入的,也有一些降将、降官等等。
不能一杆子打死,只是朱允熥更加喜欢将一些事情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现在的他也越来越喜欢大权在握的感觉,不喜欢一些不确定因素。
朱允熥在这里志得意满,但是朱允炆就心情复杂了,因为他的母妃被两位皇姑劝谏了。
好听一点是劝谏,难听一点就是训斥。堂堂太子妃,在风光的那几年就算是表面对公主们很尊敬,可是骨子里未必是多么的在乎。
那时候的公主们,又哪里敢对吕氏说重话,甚至是不满之情都不敢流露,讨好和巴结才是最为常见的,这也是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事情了。
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那些风光只能缅怀了。如今的情形,就是该谨慎就谨慎。
皇宫里就是这样,逢高踩低、欺下媚上等等,这太常见,皇宫里能见到世态炎凉更加残酷。
老朱心情不错,抱着朱文垚又来了,“文圭呢?”
“让人去接了。”朱允熥笑着说道,“让他们小哥俩去偏殿玩,祖父帮我看看折子?”
老朱果断甩手,“咱懒得看这些折子,看了几十年也烦心。”
朱文垚就急了,左右打量后指着殿外,“祖祖。”
“一天到晚祖祖、祖祖,就不会学着喊声爹?”朱允熥不满了,“你小子别是给我装,我都喊你爹了!”
老朱乐和和的,朱文垚会说话了,虽然只是最简单的称呼,以及极个别的单字。但是这就算是会说话了,而朱允熥也没少教孩子。
但是皇太孙也无奈啊,和每一个亲爹一样,在孩子学会喊爹、叫爸爸的时候,都不知道喊了孩子多久了。
“别说咱没教,文垚也会了,就是不叫人。”老朱就颇为得意的说道,“这小家伙喜欢做弄人,到底是你的儿子。”
朱允熥也忍不住乐了起来,“好像还真是,这孩子就喜欢和人反着来。现在就指望他长大点能懂事,要是处处和我反着来,我得多堵心!”
老朱忍不住幸灾乐祸起来了,“当了爹,你就知道当爹的难!你前两年总是和朕过不去,总是和朕反着来,现在知道朕的苦心了吧?”
得,又被教育一顿,不过这时候也确实能够明白养儿方知父母恩的真谛了。
朱文圭被带了过来,看到了朱文垚特别开心。
这两个小家伙其实都是一样,那就是没有几乎同龄的玩伴,哪怕一直都有人悉心照料,可是也没多少人敢真正亲近。
等老朱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偏殿,朱允熥才说道,“让你母妃安分点,要不然老四老五就要常去为父王祭祀。念在她养大我的份上,很多事情我都不计较了,别做的难看了。”
朱允炆低着头说道,“臣谨遵教谕,定当劝谏母妃。”
“这事祖父不知道,要不然你和文圭都难有好脸色!”朱允熥严肃起来,说道,“你我兄弟算是一起长大,别闹到最后一点香火情都没了。”
朱允炆腿肚子有些发软了,他毫不怀疑朱允熥有这样的权力,毫不怀疑这位皇太孙有的是手段去对付人。
自己的母妃要是真的做些什么事情,他这个武林王首当其冲的就要倒霉。
事情就是这么的现实,也没什么可说的。朱允炆可以因为吕氏沾光,也可能会因为吕氏倒霉,而吕氏的地位也和朱允炆的地位息息相关。
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不过现在的朱允炆败的厉害,也永远没有了机会,所以没有了任何翻盘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命运。
伏低做小、谨小慎微,这才是他们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这也可能是他们接下来半辈子的处境了,不能有任何的逾越。
朱允熥也不在意伤了情分,主要就是有些情分实际上早就没了,现在只剩下表面上的一些和谐了。
“你回杭州之后,立刻上表。”朱允熥开口说道,“市舶司重开之事你来提议,严明宗室所需所耗,市舶司该从海外有所得。”
朱允炆也不敢拒绝,立刻规规矩矩的说道,“臣谨遵教谕,回杭州后立刻上疏奏报。”
得罪人的事情没少做,更何况这一次得罪的也不算什么特别重要的人,对于朱允炆来说自然也就更加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了。
虽然重开市舶司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现在只是让朱允炆上奏做一个缘由罢了,这些事情也确实是需要加紧赶紧办了,拖下去自然没什么好处。
说到底就是解除海禁的政策还是老朱亲自颁布旨意比较好,哪怕朱允熥是皇储,但是有些事情老朱在任来办更加的有说服力。
既然朱允炆都没有反对,朱允熥就说道,“去看着孩子,和祖父说说话。别看他现在是不乐意搭理你,只是不愿我多想罢了。”
朱允熥是老朱偏心的孙子,调皮、有能力,担得起家业,这自然是老朱开心的事情。
但是在老朱的眼里,朱允炆就是听话、孝顺的孙子,有些时候也只能狠心一点了,要不然两个孙子肯定要少一个。
朱允炆虽然会有些紧张,但是今非昔比,现在的他自然也知道在老朱面前该说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不能有任何的不满,更不能有任何的野心。
尤其是在和老朱相处的时候,对于朱允炆来说更是需要斟酌每一句话的时候。因为不只是老朱会听到,朱允熥也可以知道。
老朱和朱允炆在忙着带娃,朱允熥则是在忙着处置政事,大家都是有着各自需要忙碌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