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不是唐太宗,皇上是仙人,不会昏庸,不会听信谗言,”海瑞微微摇头,道:“臣也不是魏玄成,臣是皇上手中的一把剑。”
“你明白就好,”嘉靖淡淡瞟了眼海瑞,“魏玄成是李世民的镜,但这面镜子只顾着照皇帝,却没有照到自己。”“放肆是君给的恩赐,不是他本身的价值让他拥有放肆的资格,李世民想,他才存在!”
“魏玄成生前没有找到自己的镜子,他死后,朕希望他变成你海刚峰的镜子。”
“朕希望,你通过他,能照亮本心,明白剑应该以主人的意志为尊,而不是束缚主人。”
“除非,你将朕看做是那软弱无能的宋仁宗了?事事听士大夫的?毫无主见?以至于放弃变法,放弃唾手可得的一个新生的大宋?”
嘉靖自然知道海瑞忠心,但该敲打的还是要敲打。
海瑞是一把利剑,必须要给予警醒。
正如他规劝自己那般,他来警醒皇帝,那他自己呢?
人贵在自知,自知最难。
换句话说,那就是当局者迷了!
嘉靖可不希望有一天,自己亲手折断这柄宝剑。
而听到嘉靖这一番话后,海瑞也是心底猛的一怔,一股后怕的感觉从脊背而生。
莫名的,他只觉得一股寒意笼罩。
是啊,我规劝皇上,可我自己呢?我所言就真的是对的吗?我是否太过傲慢了?
“起来吧,”见海瑞有所明悟,嘉靖也是很欣慰的,而后缓声道:“君贤臣贤,君庸臣贤可贵,君昏臣还能贤,方可千古留名!”
“臣,明白了。”听到这番话,海瑞刚直紧绷的脸上,也不由松了松,眼神中有感激之色。
皇上刚才敲打了他,让他警醒,但同时也在赞许他的劝谏,给予了他肯定。
“俺答率大军来犯,你们有何应对?”嘉靖看向海瑞。
虽然他对蒙古大军的动向了若指掌,但关于大同这些官员的部署,还是要过问一下的。
“总督决定以防御为主,同时等待增援……”海瑞将唐顺之和王崇古制定的计划说了一遍。
“预计三日后,便会部署完成。”说完,海瑞看着嘉靖,又补充了一句。
“三日后,”嘉靖微微点头,双方大军部署调度,需要一定时间,三天时间倒也合理。
“抚台,抚台……”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伴随着的还有参政李志远的愤怒的声音,“俺答逆贼,狂悖无礼,狂悖无礼啊!”
听到李志远的声音,海瑞看向嘉靖,得到首肯后,转身将门打开一人缝隙,凝视着门口准备敲门的李志远,道:“何事?”
看着将门口死死堵住,不让自己进的海瑞,李志远眨了眨眼,而后眼底闪过一抹不屑。
这个海瑞,整天神神叨叨的,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求仙拜神,对此他已经习惯了,心中认定这个海瑞就是言过其实。
不过深谙官场道理的他,对上官依然保持着应有的敬畏,压下心中想法,拿出一张薄纸,晃了晃后,怒声道:
“简直岂有此理,就在刚刚,藏匿于大同的蒙古人,满大街的散布俺答的挑衅文书。”
“撒的满城都是,其中更是有对皇上的大不敬之言,您看!”
海瑞闻言,一把接过文书,上下一扫后,也是面色阴沉,想到书房里的嘉靖,知道这份挑衅文书瞒不过,只能点点头,道:
“我知道了,命人将散布消息的蒙古人抓住,安抚民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乱。这是俺答故意为之,就是要扰乱我方人心。”
“是!”李志远拱了拱手,转身大步离去。
海瑞则是拿着文书,转身回到了书房,看着坐在上位的嘉靖,略一迟疑便恭敬的呈上。
嘉靖没有说话,抬手拿起文书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道:
“大同众官员知悉:”
“尔等固守孤城,犹如井底之蛙,不知天下之大也。我大漠铁骑,纵横千里,所向披靡,尔等区区边塞小卒,何足挂齿?”
“吾亲率大军,兵锋所指,无坚不摧。尔等若知进退,速速开城纳降,吾当保尔等性命;”
“否则,吾挥师一击,尔等将尸骨无存,悔之晚矣!”
“吾闻,尔朝嘉靖老儿闭关锁国,自绝于四方,此乃自取其辱之道也。”
“更闻其深居简出,不理朝政,终日沉迷于求仙问道之中,亲信妖师,妄图长生不老。”
“如此昏庸无能之君,如何能治国安邦?尔等为其效命,岂非自取灭亡?”
“今吾特遣使送此书于大同军民官员,欲与尔等一决高下。”
“尔等可有胆量?抑或只是缩头乌龟?”
“尔等君主荒废朝政,听信妖言,致使国力日衰,民不聊生。尔等若能弃暗投明,吾当以礼相待,共谋大业。”
“若尔等君主能亲临边疆虚心讨教,吾亦愿意亲其授帝王之术,教其如何治理国家,以保江山社稷之稳固。”
“劝尔等好自为之,切莫自误……”
“一次胜利,已经让这个俺答,丧心病狂了。”嘉靖语气平静,对文书中的挑衅,似乎并不动怒,但海瑞却明显感觉到了一股杀机。
同时,他心中也不由隐隐期待。
三日后,双方数万大军汇聚于阴山之外,蒙古精锐大军,突遭天谴,该是何等场面?
“三日后,朕要贼夷尽灭!”
“……”
本章3.5k+,还有更新,今天万字并不是中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