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4.第303章 绿色的军装里也有五彩的心灵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里面是个坑道俱乐部!”“没什么东西,就挂了几本小人书,挂了几本《大众电影》,还有像是《中国青年》、《人民文学》这些杂志,我看了眼日期,还是81年的,早就过时了。”

“小战士说这还是几个中学生给他们寄的慰问品,在这里可值钱了。”

“慢慢的,我和小战士也互相熟悉身份了,还和一些个战士聊上了天,我说前段时间我让茅台酒厂给你们送茅台酒,你们喝到了吗。”

“战士们说喝了,一个劲儿的谢我,小战士告诉我,他们全排一共分了三壶茅台酒,他喝了几口,味道是比‘气死茅台’好一些呐。”

听到“气死茅台”这个词儿,台下的学生们好些个学生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不知情的人,也很快在别人的讲解下知道这件轶事的内幕。

大家哄笑的同时,江弦口中的战士也就有了人情味,变得亲近可爱了起来。

“我在这个坑道,还看到一个阵地专栏,上面是一些纸烟壳、包子弹的纸、包干粮的纸,写了一些诗,画了一些小图画钉在上面。

战士们没有面浆,也没有钉子,他们用子弹当钉子,一发一发的按在上面。

坑道中间还用竹子编了个小桌子,上面用罐头筒栽了两盆。”

“什么呢?”

“一盆是兰,另一盆也是兰。”

“哈哈哈哈。”台下的学生们再一次的笑了起来。

“和战士们聊到最后,大家都熟了,我写过《环》,战士们都和我特别亲近,于是跟我谈起了心,甚至发起了牢骚。

有个战士说,他是79年结的婚,他的爱人考上大学了,这时候已经怀了7个月的小孩,就给战士写了一封信:我要去读书上大学,小孩准备处理掉。

战士给她回了一封信,说他是小学文凭,但是支持她去好好的读大学。

小孩引产了,爱人去上了大学,战士每个月给她寄30块生活费。

刚去读书的时候,爱人给战士每月写信五六篇,信里讲不完的情话。

过一段时间,变成两三篇了。

再往后,剩几个字了。

最后呢,还保持着一点联系,因为每个月还有三十块钱。

我对战士说,你也太傻了吧,从这个来信中你该感觉一点问题了吧?

战士说,我还是感到问题了,但我就是想,她基础差,可能时间都在学习上了。

后来放假,战士回来探亲,一见面就吵架,她开口闭口骂:‘你们这些傻瓜,当兵把你们当傻了,不懂得感情,现在都80年代了,你知道现代化的生活该怎么过吗?’

战士很无奈,日子不就是一天天过吗?

可是心中还有一丝丝的希望,觉得一年回家一个月,对不起爱人,从早到晚家务事抢着干。

别人都说他是模范丈夫了,可是她还嫌弃他不够模范。

最后发现一封信,知道里面的秘密了。

原来他爱人早就跟她老师好上了。

这件事没有得到解决,战士接到了参战命令,上前线了。

他就是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战斗在这个最前沿阵地。

所以那天,他给我发了这些牢骚。

可是阵地上这样的事情,根本不止这一件呐,排长听大家都给我发牢骚,给我说:

江作家,你别怪大家,大家发牢骚是信任你。

我们的战士好的很,打起仗来没有一个往后退。

我们在这个生死前线上天天接受考验,谁都不怕,有任务的时候战士们都争着上。

但是战士内心的痛苦没多少人知道,也没多少人理解,我也是这样,想起这些事情也不想干了。

但是祖国信任我,人民信任我,把最前沿阵地交给我了,一个排三十几个战士在我手里边,我知道我该怎么干,我一定对得起祖国!对得起这些战士的父母亲们!我在一天,阵地绝不会丢掉一寸土地!”

江弦讲这些血肉之躯的喜怒哀乐,讲“忍辱负重”的老排长,也讲酷似“小姑娘”的新战士,讲战士得不到理解的苦恼,讲一双绣鞋垫给战士带来的力量.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到最后脸上时刻挂着泪珠,好些人的袖子、胸前的衣衫,都被自己的泪水打湿了。

江弦喝一口水,润了润嗓子。

“在前线,战士们把祖国、母亲、人民统统用‘妈妈’这个词替代了,因此,一唱到有妈妈字眼的歌就特且动情。

有一次,我在一个阵地上看到一位小战士满脸硝烟,聚精会神地用松球雕刻一只小鸟,小鸟做得非常逼真。

我问他:‘你在阵地上雕这只小鸟干什么?’

他说:‘我要让它飞回去,给我的妈妈报个平安!’

同学们、同志们,我们的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无私无畏,奔赴疆场,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

他们为祖国争了光,为人民立了功,值得我们尊敬,热爱。

可是,他们也有困难和苦恼,也有不满与悲伤,他们也渴望被人理解。

对祖国,对人民,他们没有苛求,至少希望能够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懂得他们赤诚的心。

希望后方的我们,能够懂得这些同龄人在前线流血牺牲所蕴含的精神实质,能够知道,在这些绿色的军装里也有一颗五彩的心灵!”

报告结束,上千人的礼堂内已经哭倒了一大片,很多人仍无法从江弦报告中的那些故事里完全抽离。

朱虹抹着眼眶,使着劲儿的鼓掌,坐在她身旁的殷秋瑾眼中也闪着泪光。

“太感人了,我才知道我们过安稳日子有多不容易。”

“前线的同志们太不容易了,我们回头也给他们寄些杂志吧。”

“我还要给他们写信.”

殷秋瑾话音未落,礼堂内便响起一阵呼喊,也不知是谁带的头,但很快有大批大批的学生响应,他们纷纷在位子上站起,振臂高呼。

“理解万岁!”

“理解万岁!”

“理解万岁!”

“.”

理解万岁的口号就这样在礼堂的上空不断盘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满载着激动和感动,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样轰轰烈烈呐喊一直持续了超过两分钟的时间,每当声音回落,就马上有饱满、真挚的声音继续呼喊,让“理解万岁”的呐喊如潮汐一般再次涌上来。

台上,燕京大学的校领导以及中作协组成的报告团,每个人都站起来为江弦鼓掌。

这场报告情感真切、语言朴实,非常的真诚,也非常的真实。

“不愧是写出《环》的作家!”

“好啊,真好,太能引起共鸣了!”

“这样一场报告哪够?应该再多组织几场,让全校的师生都过来听!”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