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7章 南孔出山,玄门之秘!  红楼:香火神道,从神京城隍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7章 南孔出山,玄门之秘!

浙江

衢州府

太祖年间,改前朝暴元的衢州路为龙游府,太祖末期,又重新改回衢州府。

地处内陆,紧邻江西。

在浙江十一府之中,衢州府实在是乏善可陈。

无论是从人口,还是物产,都算不上是什么富饶之地。

偏偏就是在这里,隐藏着儒道另外一个堪称超一流的势力。

衢州府城外。

山野之间,阡陌交错。

其境界不知胜过自身整日享乐,却开口闭口“奉献”之人凡几。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修运!

孔从文看出贾琮的疑惑,自顾自的笑着解释道。

争龙!

争龙!

“却是有些疑惑,还请从文先生解惑。”

“侯爷可是在奇怪,为何孔府装点得同样奢华,与侯爷之前想的散尽家财救助百姓的的高义之举并不一样。”

不难看出其从小便是娇生惯养长大的。

“少年之时,心性未定,最容易误入歧途。”

“我让族中后辈找了三亩薄田免了租子给她们孤儿寡母度日之用,闲暇时我这幼孙在田间教二虎习文识字。”

引着贾琮一路来到一件书房,让服侍自己的小童奉上香茗之后,孔从文这才继续笑着说道。

一道流光落下,露出贾琮的身影。

“如此炼心明志,无怪孔门南宗人才济济。”

南孔族人及冠之前三年炼心,日后修行起儒道不说顺风顺水,却要比其他仕子强多了。

这般大道理,天下读书人十有八九都能长篇大论,张口就来。

方才以文气传音之时,灵机盎然,给贾琮的感觉丝毫不输于其才斩出没多久的文侯法身。

只不过孔庙前面的广场上,非是如同北孔那般端庄肃穆,远远地有读书人祭拜凭吊。

“岂不美哉!”

难免有枯名钓誉之感。

正值农忙时节,田垄间百姓忙碌收割。

若当真是散尽家财,救助百姓,一人倒也罢了,人心复杂难测,怎么可能这么大的家族的族人都过清苦生活。

孔从文轻叹一声。

“贪图享乐者经商享乐!”

均是忙碌在田间地头,跟着百姓一起干农活。

从一路过来看到的高手也能猜到。

田间的百姓显然早就对孔家人的举动习以为常,见贾琮从天而降也只是看了几眼,便各自低头继续做自己的事了。

“唯从心也,如今衢州府百工百业,都能见到我南宗族人。”

“我南宗族人,除了三年下田炼心的规矩以外,族人及冠之后并不会要求他们做什么。”

不是作秀,而是真真切切的在如同普通农户一般干着农活。

自己做不到这般并不会影响贾琮心生钦佩之感。

“从文先生,以南孔之能,不说大庇天下,遣一些族人入朝,使得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应是轻而易举。”

“只是唯有一点,我南宗族人没有作奸犯科,祸害百姓之人!”

孔从文摸了摸身旁少年的头。

儒道修行,乃是三大主流修炼体系之中最为注重修心的。

把守的孔家族人护卫见到也不驱赶,反而会时不时开口提醒这些孩子小心磕碰。

这名声不显的南孔的底蕴,绝对还在贾琮屠灭的北孔之上。

贾琮随口提了一句前世的老话,却不想让孔从文有一种拍案叫绝之感。

“每日都要下这田间地头,一来体会百姓疾苦。”

“却与先祖所想不谋而合!”

孔从文说的语气轻松,但贾琮却心中感慨。

“老夫也忘记是多久之前了,许是我曾祖亦或是我曾曾祖定下的规矩。”

唯有里面的孔家族人。

“敢问阁下是……”

这天下的修炼体系,主流无非三种,还有一种乃是佛门,算不得主流!其中武道最为普及,唯有什么超一流势力暂且不说。

年长的女人在贾琮的感知里年岁并不大,已经被风吹日晒的很老态。

却见一座大宅子矗立在山清水秀之所。

开口连连赞叹。

“侯爷且随我来吧。”

唯有此刻,听孔从文将一切坦然道出,方才更显真诚。

“否则一旦查实,族规之下,遇恶不赦!”

反而是几家玄门道脉在背后各自支持一方。

同样挂着孔府的牌匾还建着祭祀用的孔庙。

随后又捋着胡子笑着摇头说道。

一副老农模样打扮的孔安理起身,笑着拱手对贾琮见礼。

“侯爷以为这近千年来,朝代更迭越来越频繁,乃是因为什么?”

“最后如他生父一般,有朝一日祸闯大了,被官府处斩,说不定又留下一对孤儿寡母,托孤旁人。”

剩下三家之中。

唯有玄门的布局贾琮还不清楚。

自南朝大片寺庙所铸的佛土被破灭之后,几次改朝换代,已经基本不见什么佛门大宗的出手迹象了。

贾琮见状,叹服一声。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不过靖安侯若是以为我孔家是散尽家财救助百姓,那倒是让靖安侯失望了……”

“哈哈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闻听此言,贾琮头脑猛地一炸!之前的种种猜测,终于在此刻完整的串联起来!

贾琮拱手回了一个儒生礼,仍旧好奇的打量着孔从文。

“当真妙极!”

“先祖曾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这衢州府大半土地,都是孔家的祭田。”

“此言与《淮南子·览冥训》中“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着起身拍了拍手上得泥土,然后转身对幼孙交代了几句。

“故此老夫才亲自把他带在身边,下田历练。”

“二来修心明志,以免日后陷入左道。”

先天神祇在江南廉价租地,堪称万家生佛,也不过是为了收集香火信仰。

以高标准高道德要求约束自己,引导族人后辈为善,却不会用道德绑架来强求别人一定要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