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娱乐,张辰也看到了类似的新闻,不由的皱起眉头,狐疑的问道:“冯小钢这事,是你安排的?”
陈曦拿过报纸看了一眼,然后摇了摇头:“不是我,我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
张辰又看向董建强,后者也一摊手:“也不是我,我全部的精力都在《超女》呢~”
难道真的是巧合?
张辰又把相关的报道看了一下,总体来说,冯小钢就是有些不爽,发发牢骚而已。
但被媒体解读的很厉害。
如果没有原始采访,光看那些解读,没准还真的会被误导,觉得小钢炮又大放厥词,炮轰宁昊了。
但其实不至于。
张辰也没如张国利想的那样要怎么怎么样,只不过,他觉得媒体一直在鼓吹宁昊是冯小钢第二这事,的确挺不好的。
想了想,他还是决定澄清一下,顺便警告一下冯小钢。
不至于专门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那就写篇博客吧。
博客的名字就叫——关于冯小钢
内容如下:
这两天媒体一直都在鼓吹,宁昊是冯小钢第二,喜剧电影接班人!
我想说的是,没有谁是谁的影子。
宁昊就是宁昊,冯小钢就是冯小钢,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二人虽然那都是黑色幽默,但类型完全不同。
宁昊注定会成为喜剧电影的一面旗帜,但这面旗帜却未必是从谁的手里接过来的,也正如某人说的那样,他还没死呢,要什么接班人?
关于冯导,我其实仔细的研究过。
冯导的片子虽然号称京味喜剧,但其实很像当年的香港片。
港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香港是个非常拥挤的城市,人贴人,没有丝毫距离感和神秘感。
所以他们的电影是拍不了高大上的,所以他们更多的关注小人物。
如果用吃食来形容,香港电影就像是大排档。
大排档的特点就是重口味,如果清淡了那和在家吃有什么区别。
香港电影就是这样,他的戏剧冲突必然是很夸张,表演方式也很夸张的,这才能让大家有新鲜感,不然为啥来影院啊。
冯导的电影在这些方面与港片异曲同工,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聚焦的是小人物。
如果有一天,他的视角发生变化了,他不再关注小人物,而是去拍那些高大上,那么距离失败也就不太远了。
其实,我是能理解冯导的焦虑的。
媒体这两天一直都在用两人作比较,都是做喜剧的,都是黑色幽默,都是聚焦小人物……
但我其实想说的是,一个导演,永远不会被另一个导演取代。
能取代导演的只有导演自己。
电影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而导演的思想不可能永远年轻。
当你无法搞明白年轻人的想法时,就是落伍的时候,必将被观众抛弃。
这是无法避免的。
好的导演也无非是能将这个过程放慢而已。
……】
张辰巴拉巴拉的写了一大堆,本意是想要澄清一下宁昊不是谁的替身,却不知不觉的说了不少冯小钢的分析。
写完他也懒得改了,干脆直接就发了出去。
冯这个人,虽然号称‘小钢炮’,好像一个中年愤青一样,每天不是喷这个,就是喷那个,给人一种愣头青的感觉,但其实这个人心眼极多。
他算是郑小龙带进圈子的。
郑小龙拍《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写好的剧本突然就丢了,重写是时间上来不及,编剧们也不愿意,然后冯小钢自告奋勇说我还记得大致情节,我能默写下来。
冯小钢真默写下来了,然后就得到了郑小龙的赏识,成了署名编剧,从而正式进入圈子。
但奇怪的时候,等新剧本默写完了,老剧本又莫名其妙的找到了。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是有人从中搞了鬼。
……
上辈子,2005年左右吧,华语电影票房,基本就是张一谋和冯小钢。
其他的导演要么产量低,要么是艺术片,只能沦为陪衬。
像江文,他拍的电影根本就不是商业片,能拿那么高的票房其实很让人奇怪。
陈诗人就更不说了。
《无极》骨子里其实还是文艺片,所以商业成绩一塌糊涂。
冯小钢是有一点混不吝的气质的,所以获得了一个‘小钢炮’的绰号。
但这人其实也不是像他表现的那么没脑子。
否则他怎么不敢招惹王硕呢。
叶京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专门弄了个冯裤子的角色来恶心他,也没见他说什么。
说白了,这人其实有点欺软怕硬。
后来翻车了,以为小崔是软柿子,不顾警告要拍《手机2》,没想到人家跟他死磕,搞得最后电影没拍成,还落得他一身骚。
……
张辰以为这篇博客发出来,冯小钢也得和他死磕。
冯小钢一生参与过的骂战无数,骂过各色人士,包括记者、演员、专家、球迷、观众,而且骂得特别狠,不带技巧,直截了当……
“没人味”、“畜牲”、“猪狗不如”等等都是他拿来撒气的词汇,《人民日报》海外版称:“一个大老爷们用这些话骂人都像泼妇一样,冯小钢骂人,简直能出一本《骂人大全》。”
他都已经做好对喷的准备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对面突然没声了。
他么的,说好的,这个坎我也过不去呢。
憋着劲想给对方来一下,没想到对方根本不接招。
京城新影联的经理高军曾经这样评价过冯小钢:“冯小钢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他拿得起、但不是很放得下。”
这是与冯小钢认识二十多年后,高军亲口对他做出的评价。
但张辰觉得有点不准确。
他不是不惹事,他是超级能惹事。
但放不下倒是真的~
……
今天就一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