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李世民:大唐王朝脸都不要了
其实李隆基也不傻。
自然知道边境的节度使,实力过于强悍。
一直以来,也在让节度使们互相制衡。
只是李隆基对自己的掌控力,有着充足的信心,对安禄山的忠诚度,也没有过多怀疑。
李隆基陷入了一种,假装看不到的情绪之中。
但现在。
这种假装看不到的情绪。
被天幕无情的揭穿!
以李隆基的政治水平,又岂能不知道安禄山的实力到底有多恐怖?
不怕知道有人要造反。
就怕知道有人造反,而这个人自己还拿他没办法!
李隆基体如筛糠的扳起手指数了数。
“安禄山!安禄山!”
“此贼的兵力,起码超过二十万!”
“太多了!朕怎么会给他如此大的权力!”
“而且全都是,在边境地区长期作战的百战老兵!”
“我大唐除掉安禄山之外,所能控制的兵力,剩下的虽然也有四十万左右。”
“但不可能将全部的边境兵力全部调回来。”
“第一时间能调动的中央军,和近距离的节度使兵马。”
“可能最多也就二十万,但在质量上……”
李隆基很不想承认。
想继续自己骗自己。
但是现在的李隆基,也必须要承认。
承平日久的大唐中央军,在实战能力上不可能是安禄山手上,那些边境老兵们的对手。
也就是说,在现在这一刻。
大唐政府所能掌握的军事力量,甚至还不如安禄山这一个节度使的实力强!
“安禄山一旦起事……整个河北地区,将瞬间糜烂!”
“而河北……”
李隆基越想越觉得恐怖!
因为李隆基深知大唐关中的繁荣,可离不开对河北的打压。
河北地区,向来对大唐关陇贵族统治的体系有所不满。
而且那一带长期胡汉杂居,民风悍勇。
再加上对朝廷可能不满。
假如安禄山真的起事。
那河北的民心,到底是向着大唐官府,还是向着安禄山?
可还真就两说!
……
天幕也在李隆基的惊惧心情中,继续的讲述着。
李隆基很不想看天幕。
很不想看那些讲的安史之乱。
但是又不得不,竭尽全力的,认真的观看天幕。
生怕错过任何一点可用的信息。
就比如现在。
天幕上正在重点讲述的郭子仪。
李隆基记下了,这是绝对是一名忠诚的节度使。
然后李隆基同时也注意到。
天幕上说的皇帝。
竟然不是自己,而是李亨!
“难道说,朕在位期间天下太平?”
“而在朕百年之后太子李亨继位。”
“他胡搞瞎搞,把好好的大唐江山给搞没了,把原本没想造反的安禄山给逼反了?”
李隆基惊讶的发现。
自己心里,居然有一点如释重负的感觉。
真希望事实,真的如自己所猜想的那样。
不是自己的问题。
而是太子李亨太废物!
【郭子仪在两次收复长安失败之后,总结出了最大的问题是。】
【安史叛军那边,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这支从东汉刘秀时期开始,就名闻天下的幽州骑兵,到了大唐,被安禄山调教为强大的范阳铁骑!】
【在野战中无往不利,几乎无人能挡。】
【郭子仪也在范阳铁骑的手上,吃了不少亏。】
【于是郭子仪向皇帝李亨打了报告。】
【请求皇帝,能为他调来一支骑兵部队支援。】
【这支骑兵部队正是取代了突厥,成为新一代草原霸主的回纥部落铁骑!】
【回纥部落,原本是突厥部落的小弟,长期以来和大唐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在大唐多次的对外战争中,都曾派兵和大唐合作。】
【后来更是配合大唐一起攻灭突厥汗国,并且接受大唐皇帝的册封,成为受大唐认可的草原霸主。】
【回纥,是大唐忠心的小弟,强力的打手。】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回纥部落也曾多次主动上书。】
【表示愿意派兵来协助大唐平叛。】
【而当时刚登基不久的李亨,急需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
【也正需要回纥的帮助。】
【在李亨刚登基的时候,就遇到了突厥余部阿史那从礼的叛乱。】
【以李亨当时的手头军事实力。】
【完全无法快速平息,这场突厥余部的叛乱。】
【甚至自己都有危险,】
【而正是借到了回纥的兵马之后,将其派给郭子仪。】
【才很快的平定了阿史那从礼的叛乱。】
【而现在,李亨急需收复长安,积攒政治资本。】
【郭子仪收复长安,也因为叛军的范阳铁骑连吃败仗。】
【在向回纥借兵这一计划上,郭子仪和李亨可谓是不谋而合。】
【请回纥出兵不是问题。】
【但雇佣兵是有价格的。】
【但虽然回纥和大唐向来比较友好,也愿意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出兵出力。】
【但人家总不可能白来。】
【而此时的李亨,手头上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赏赐。】
【于是他向回纥作出了许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