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9.第209章 ,顶流  华娱,从电台情歌到天王巨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江河湖泊浪滔滔

看我浪迹多逍遥

谁最难受谁知道

天下第二也挺好……”

回酒店的车上,沈浪畅快高歌,心情别提有多好了。

这歌词正好能体现他现在的心境——我自潇洒不羁,何惧风云变幻,不争第一,只做惟一,天下第二也挺好。

仿佛一位不羁的侠客,在音乐的江湖中自在驰骋,洒脱地面对成就,不执着于第一的名号,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姿态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

而对于沈浪“用嘴写歌”这件事,陈要川和杜婷已然见怪不怪。

在他们的眼中,沈浪拥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神奇能力,音乐的灵感在他的脑海中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出,可以随心所欲地用嘴哼唱,便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旋律和歌词。

毕竟是天才,那些在他们看来离谱的事情,在天才的眼中却稀松平常,犹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此时,两人心中的激动与兴奋仍旧难以消退,见证了这样一个奇迹和历史的诞生,这是他们做梦都难以梦到的场景。

等到沈浪停下来后,陈要川说道:“天下第一往往太过寂寞,而且枪打出头鸟,天下第二确实挺好的。”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有时候居于次席反而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和关注,同时也能保持前进的动力。

杜婷则颇为直接地说道:“我认为,格莱美应该不会让这个记录长期被一个外国人占据着。”

毕竟格莱美颁奖典礼不同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成绩相对客观,一是一,二是二,而音乐奖项的成绩则十分主观,可操作性很强。

当然,体育运动也并非完全不能操作,比如服用违禁药物、修改规则等等。

但无论如何,七座格莱美奖杯,追平历史第二的好成绩,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沈浪淡淡一笑,道:“不必过于在意这个,一个颁奖典礼而已,与真正的实力和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陈要川和杜婷非常佩服的看着他,这个态度展现出他的豁达和超脱。

他们也明白,真正的实力和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奖项,而是通过持续的创作和努力来展现。

而这种不被奖项所束缚的心态,更能让沈浪在音乐的道路上保持初心,不断前行。

陈耀川转而问道:“那,庆功宴的话,是回去办?”

闻言,杜婷抢先道:“刚才环球音乐那边打了电话过来,一是祝贺老板在格莱美上拿奖,二是向老板发出他们的酒会的邀请。”

沈浪笑了笑,道:“那,明天在纽约搞一个庆功宴吧,公司艺人和员工,以及其它合作伙伴,全都请来,省得我去了。”

还有,他在这边入股了英伟达、谷歌和漫威,三家公司的高层也可以请过来,就当借着这个机会联络感情了。

没一会儿,三人的手机陆续响个不停,全是打来祝贺沈浪的。

颁奖典礼的直播刚刚结束时,大家考虑到沈浪可能还有采访等其他事情要忙,便耐心等待了半个多小时才纷纷打来电话。

一直到酒店,电话才渐渐少了。

“明天回来了吗?”高园园带着一丝期待的问沈浪。

“明天不行哦,先在这边办个庆功宴,毕竟有分公司在这,又是在这里拿的奖,明天晚上庆功宴结束,凌晨的飞机回来。”沈浪解释道。

“哦,那你在那边多注意安全。”高园园关心的道。

“我晓得的,你也是,在雪山拍戏,一定要小心。”沈浪叮嘱道。

“自从你跟导演说了后,现在不会冒险拍摄了,还找了一个当地的向导,确定安全了才开机。”高园园说道。

两人聊了半个多小时才挂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作为沈浪最亲密的人,不能到现场,是有些遗憾的。

而沈浪这边,手机刚放下,就又响起了,是荪燕姿打过来的。

“终于打通了……”荪燕姿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打了半个小时,全是在通话中。

“都是祝贺的,一个接一个,我都没时间给你打过去。”沈浪实事求是的说。

“没事,我什么时候打都行的。”荪燕姿体贴的道。

“我要去纽约开个庆功宴,后天才回燕京,你记得过来。”沈浪说道。

“嗯,那我订明天去燕京的机票,我在别墅等你。”荪燕姿开心的道。

这俩,一聊也是半小时,尽显浓情蜜意。

国内是上午,美国这边已经是凌晨,沈浪很晚了才洗漱上床休息。

第二天一早,乘飞机来到纽约,在机场里,有不少人认出了他,引发了不小的围观。

去年,沈浪提名格莱美,又拿了公告牌音乐奖,影响颇大。

不过,只是在亚洲地区大肆报道,而在欧美这边就提了一下而已。

可今年不一样了,首先是《沈浪·towering waves》这张专辑让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跻身一线,然后12项格莱美提名,7座格莱美奖杯,令他成为是当下人气火热的世界级天王。

所以,这次不上头版头条,都对不起报纸销量。

《洛杉矶时报》:碧昂丝抢风头,沈浪接管流行乐坛!

《纽约日报》:流行音乐风向标揭晓,半百格莱美乐坛浮世绘,华夏歌手沈浪创历史!

《公告牌杂志》: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流行歌手,流行天王杰克逊的接班人!

《泰晤士报》:格莱美的突破,沈浪的闪耀!

《时代周刊》:人气与实力共存,沈浪实至名归!

《太阳报》:沈浪,一个华夏歌手,成为了美国乐坛新天王!

大部分媒体是在吹,或者客观评价。

当然,也有一些媒体在批评。

比如美联社,尖锐地指出,一群已经逝世的艺人获奖,最佳新人奖给了一支已经解散的乐团,颁奖晚会严防“珍妮·杰克逊事件”的重演,格莱美不可避免地走上下坡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