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许跃新向王潮垠要求道。
“好,我全给你记下。”王潮垠在纸上又写了一会,接着搁下笔道,“一些要求超过了我的权限。等你走后,我会向领导请示,由他们作出决定。”
更改合同,意味着双方合作方式的重塑,王潮垠估计主编李纪都不能独自作主,得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才行。
“嗯,社里可以慢慢考虑。”
许跃新语气淡然道,“我不急。”
合同修改的结果究竟会是怎样?许跃新对此早就建立起心理预期。
人民文学肯定不可能满足他的全部诉求,杂志社又不是他家开的。
能明确个非独家出版发行权,还有一印一签就很好。
最核心的就是这两样诉求,其他的诉求能达成最好,达成不了也能接受。
放开细枝末节,抓住核心利益,这叫格局。而且许跃新维护自身利益之余,也不想让王潮垠难做人。
许跃新走后,王潮垠将记录他诉求的文字誊抄到笔记本上,找到主编李纪。
“跃新今天和我商量《牧马人》出版的问题时,提出要完善合同,这是他的想法。”
主编室内,王潮垠坐在李纪的办公桌前,将写有密密麻麻文字的笔记本递向他,“要求还挺详细,我猜他家里是不是有人当法官。”
说到这里,王潮垠也很纳闷,他接触过的大部分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压根没有许跃新这样的意识。
许跃新还真就是特例中的特例。无论是作品成就,还是为人处事,给人感觉不像是这个年龄的。
“哦?小许想改合同啊。”
“我来看看,你等一会。”
李纪接过笔记本,认真翻阅起来,表情倒没有很严肃,反倒饶有兴味。
他其实早就清楚,杂志社的合同只是个粗糙的半成品,理应予以完善。
只是经历前些年的特殊时期,社内百废待兴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一时没能顾得上。
如今李纪倒是想知道,许跃新作为刚踏入文坛不久的年轻人,能给合同提出怎样的意见。
李纪的目光在笔记本上一行行扫过,时不时在某一处停滞下来,解读其中的用意,以及合理性。
王潮垠此刻坐如针毡。
他既担心许跃新的要求引起主编不悦,更担心主编不同意修改合同,导致许跃新转投其他刊物。
从去年开始,各地的文艺报刊接二连三恢复发行。像《沪上文艺》已经蒸蒸日上,陕西的《延河》势头也很猛,有“小人民文学”之称。
京城去年新成立的《十月》杂志,单看这名字就知道它背景深厚,不可小视。实际上它确实发展得很快。
大家投稿的选择日趋多样,人民文学面临着作者被抢的风险。
而像许跃新这样的优质作者,毫无疑问是杂志社的宝贵财富,万万不能流失。
王潮垠感到有点焦虑,惴惴不安地等待主编表态。
“小许提出的这些诉求很关键,值得认真研究。”
良久,李纪放下笔记本,收起神情一板一眼道,“明天班子成员都在,正好召开会议讨论此事。”
“你是编辑组长,又是他的责任编辑,明天你要列席这场会议。”
“好,我今天回去好好准备会上发言。”
王潮垠惴惴不安地答应道,试图从细节解读出李纪的态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