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最高奖项!(求追读,章末有彩蛋!)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激动和感触。”

“人民文学奖是对我作品的极高认可,为此我感到很激动。”“感触,则是因为我在这祖国迎来巨变的两三年间,结合自己的种种见闻,曾不止一次思考过知识分子的命运、价值观和人生道路选择。每次思考都令我有所收获。”

“特别是刚才《牧马人》获颁人民文学奖后,这些收获就汇集到一起,变成了感触。”

许跃新缓缓说道。

他清楚看到前排的文学界大拿们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想从他接下来的话语中寻找到什么的姿态。

很明显,他们平时肯定也思考过自己所说的问题,很可能还对此有困惑。

许跃新身旁,王潮垠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那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触吗?”

王潮垠稍作停顿,从短暂的思考中回过神后,向许跃新问道。

“我的感触就是,进入新时代,知识分子能做的越来越多。而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是立足根植于脚下的这片土地。”

“《牧马人》中许灵均最终作出的选择,就是这一感触的投射。”

许跃新声音平和,慢条斯理道,“许灵均在被摘帽后,得以重返教坛,将自己的知识在高原上传播。”

“为能够将这一份事业进行下去,让知识的种子不断开结果,他选择拒绝世界诱惑,继续坚守在祖国边陲的三尺讲台上。”

“可以想见,如果他选择远赴重洋,前往国外,那么大洋彼岸不过多出一个平庸的商人。而他选择留下,国家就会多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当然,教书育人只是知识分子众多选择的一种。除此以外,投身文化事业、科研事业,或是进入商品经济的海洋中奋力搏杀都是很好的出路。”

“前提是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上。因为这里尚是一张白纸,有充分的空间供我们作为。”

许跃新的一番话令全场陷入安静,每一位听众都在努力咀嚼,思考他说的话。

包括王潮垠也在静静地思考着,努力品味许跃新话里包含的意蕴。

扎根土地、投身商品经济、一片白纸……

许跃新说出的这些字眼,令他们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和思想洗礼。

“恭喜你,先拿一等奖,又拿了个最终的大奖。”

“讲得也很不错,看得出你很热爱思考。”

茅顿微微笑道,把人民文学奖的奖状、获奖证书递到许跃新眼前,“知识分子的确可以投身进商品经济,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

去年大会上,伟人提出了商品经济这个词。目前也的确有一些胆子大的响应号召,开始干个体户,办小加工厂。

不过,知识分子们目前投身进商品经济的还很少,绝大部分还在公家单位上班。

在这种环境下,茅顿认为许跃新的想法很富有预见性,也很大胆。

“茅老过奖。就我个人角度而言,我认为文学不必排斥商业,两者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许跃新坦诚道。

越是往后,文学和市场间的关联就越发密不可分。后世的很多成功作家,如郑渊节等人,往往也是成功的商人。

旁边,王潮垠等二人对话完毕,再次打开麦克风:“在座的各位朋友,让我们再次用掌声,祝贺本次人民文学奖得主,及中篇小说一等奖得主许跃新同志!”

话音未落,哗啦啦的掌声,赞叹声已在礼堂内响起。

……

颁奖仪式结束后,许跃新所在的位置被围得水泄不通,想和他打招呼、结识的文艺界人士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许跃新有点应接不暇,只看得到一张又一张脸在自己面前晃,根本记不清谁是谁。

还好有王朦、陈健功和刘振云三人在,帮他在人群中打开一条通道,冲出了礼堂。

“老王,我们上回说的那件事,有解决机会了。”

朝内166号,院落的一角,许跃新充满斗志地向王朦说道。

那件事?指在香江和海外出版?

王朦心思动了一下,眼中浮现浓厚的兴趣:“怎么个解决法?”

“去找茅老。”

许跃新语气果决地说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