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5.第225章 革命尚未成功 改革仍需继续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然而,曾经身历经数次火药战役洗礼的李震以及武行等几人,面对如此骇人的声响却显得颇为镇定自若。他们只是微微皱了皱眉,脸上并未流露出过多的惊慌失措,似乎对这样的情况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几人纷纷抬起头来,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校场。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校场上的那些靶子竟然完好无损,连一丝一毫的损伤都看不到。

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效果不佳的状况,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次的火药根本就没有装弹!

要知道,对于炮弹的设计可是个棘手的难题。由于炮弹需要具备更远的射程,所以对它的各项性能指标自然也就有了截然不同的严苛要求。

而且,根据具体用途的差异,炮弹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实弹和散弹两种类型。

在应对各种不同的敌情时,装填的弹药必须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变化。

通常情况下,实弹更多地应用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作战当中。这种炮弹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滚动冲击力来杀伤敌人,并且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至于散弹,则类似于我们熟知的散弹枪,主要通过发射出大量的碎片来击中并消灭目标。

“阎立德听令!此次枪、炮试验已然大获成功,接下来需加大对枪炮弹的生产力度。除去必要的军需铁器之外,所有新开采出来的铁矿资源,务必悉数投入到枪炮弹的制造当中去。此事关乎我军方变革之关键,万不可有丝毫懈怠。”

李承乾面色凝重地看着阎立德,郑重其事地下达命令。

接着,他将目光转向李震,高声道:

“李震听令!着你从军中精挑细选出一批忠诚可靠之士,组成一支神机特种部队。而后全力以赴训练这批士兵熟练掌握枪炮的操作技巧与战术运用,打造出一支特种部队。”

想要让全军都配备上先进的枪炮装备显然不太现实。并且,枪械本身也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之中,或许用不了几年时间,现有的燧发枪就会被更先进的武器所取代。

所以目前,只能分派给各部军部使用。

“遵令!”阎立德与李震齐声应诺,躬身抱拳领命。

李承乾微微颔首,紧接着又补充道:“此外,关于今日之事,对外务必要严守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半句有关枪炮研制及相关事宜的消息。”

“阎立德,你只需专注于锻造各类精良器械;而武行则需严密护送调配火药等物资的运输工作。两司各司其职,切不可出现任何疏漏。”

“并非本宫不信任诸位,实乃是刺探情报之手段层出不穷,望尔等切莫辜负本宫之重托!”

“殿下放心,我等只会做好份内之事。”

阎立本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隐秘,他所制造出来的东西,又有几样是可以对外说呢。

对此也早就见怪不怪了。

“臣属先行告退!”

见李承乾几人还有要事相商,阎立德也就识趣的准备告退。

“阎大匠,听说你已经在百家学堂那里授学了,很不错,一人之力终有尽,如果这边的事情不多的话,就去学堂那里多授学技吧。”

李承乾突然间,又冒出了没头没脑的话来。

“殿下说的是,老臣定会倾囊相授,将墨术发扬光大。”

阎立德严肃的回道,当做李承乾是在关心墨术的发展。

这是当然,墨术现在就相当于科学,能带领时代的潮流。

“你能如此想,是百姓之福,也是国家社稷之福,来日,本宫会在百家学堂之中开碑立传,也好让世人铭记诸位的功绩。”

开设一个武庙并不够,这些在文治方面有功绩的人,也要开设一个碑记。

这样也能极大刺激其他人的治学力度。

从武庙的设立来看,是极大的激励军士们的从军热情。

“传承技艺,乃是我辈人士,应尽之责,还需要感谢殿下给予如此一个机遇,开碑立传,万不敢当。”

阎立德激动的回绝。

“本宫并不是为你而设,而是为了天下人而设,是为了千万种绝学而设。”

“然,以你如今的功绩来说,也足可以名留青册了,单独开碑立传也不无不可。”

李承乾不吝夸赞道。

同时,也是在向天下传达他治理天下的理念。

“此外,官属上的设立,也根据百家学堂的科类划分,规定考试的专业,官职的录取,主要以百家学堂为渠道。”

百济这片新试验地上,改革是一波接着一波。

但是,仔细观察,便都会发现,这些变故都朝之一个方向,那就是阻止阶级的垄断。

阎立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李承乾对百家学堂的重视,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晋升空间,直接与百家学堂挂钩,这如何能不迅速发展起来。

天下学长所学所武,不都是为了货予帝王家吗?

如此一来,专研儒学,也非是唯一晋升通道了。

对于百家学术来说,是最大的福音。

“臣代表天下学子以及百家学堂,谢过殿下的大德之恩了。”

阎立德摆动衣袖,对着李承乾持礼,以示恭敬。

“本宫也就动动嘴皮子而已,至于如何运作,那就是你们自己商量了。”

在大唐王朝的学堂被阻止了,但是这还是不能影响到李承乾的布局。

在这里,一切的实施,更显得得心应手,推行的都非常顺利。

“殿下为天下苍生谋福,我等自当竭尽全力,为殿下分忧。”

李震也在一边支持道。

三人边说边走,很快就走出了军需处,望城东方向而去。

渐渐的行人便多了起来。

由于一行人都是便装出行,所以也便没有引起过多的轰动。

在行人的眼中,也不过可能是一群富家子弟罢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