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谥号文帝皇,庙号太宗
寒冬腊月,房前屋后的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柱,宛如一根根细长的银针倒悬其中,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屋内,温暖如春,与屋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一阵阵清朗悦耳的读书声从房间里传出,犹如天籁之音,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勃勃生机和活力。
突然,只听得“啧”的一声轻响,原本紧闭的房门缓缓被推开,一股夹杂着雪的寒气猛地涌入屋内。
随着房门大开,大片大片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进来,瞬间在地面上铺就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绒毯。
只见李承乾身披一件厚重的黑色披风,侧身小心翼翼地踏进屋内。
走进讲堂之后,原本专注于诵读诗书的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停下声音,齐齐转过头来,用充满好奇的目光看向门口,想要看看到底是谁这么晚才到。
此时,正专心致志捣弄着手中木制器物的阎立德听到声响后,连头也没抬一下,一脸严肃且颇具威严地沉声喝道:“后面站着!”
然而,话音未落,他似乎察觉到气氛有些异常,于是下意识地抬起头来。
当他看清来人竟是李承乾时,顿时大惊失色,慌忙丢下手中的东西,站起身来就要行跪拜之礼。
“阎大匠不需如此,是本宫的不对,不该如此冒失,打扰了你的讲学。”
李承乾见状,赶忙快步走上前去,伸出双手用力将阎立德一把扶住,脸上露出温和谦逊的笑容。
“不知道殿下此行,是有什么事情吗?”
阎立德询问道,然后眼光一扫而下。
哗!
所有的学子在此时,也突然站起,对着阎立德躬身。
“先生,学生告退。”
这二十多位学子,均是无比聪慧之人,均是万中无一的天才,是经过千挑万选,才能成为阎立德的关门学子的。
怎么能看不出,阎立德有要事相商。
也能猜出了李承乾的大致身份了。
在这里,能让阎立德如此恭敬的人,也只有那么一个人。
“阎大匠,我这次前来,也是为了授学而来,你们让学子们都退下了,本宫如何授学啊!”
李承乾温笑道。
来此一朝,怎么说,也要把一些先进知识进行传播吧。
“原来如此!”
阎立德瞪大眼睛,连忙招手,让学子们均座回到了座位之上。
“殿下,请吧!”
不多时,课堂上,一片寂静。
阎立德也退下去,入座,甘当学生,将讲台留给了李承乾。
“大家好,本宫现在的身份就是你们的先生,要是有什么不懂,或是有什么疑问的,欢迎提问,不要有任何的负担。”
李承乾站在讲台上,缓缓说来,举重若轻。
在面对数万大军之时,他都能镇定自若,上台讲学,自然就是洒洒水了。
“本宫讲的学,你们可能未听说过,本宫讲的内容,谓之为物理。”
“何为物理?”
当即便有学子提问道。
“物理一词,出自《周易》,意为自然界的道理,而我们学习物理,就是为研究这自然界的道理,也就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道理。”
李承乾含笑回道,显得和蔼可亲,一下就拉近了与学子们都距离。
但是,李承乾讲的太深奥了。
别说这些学子,就是阎立德也是皱起了眉头,更感觉李承乾在空谈。
“那何又为自然界的道理呢?”
又有学子提问,他们是聪明无比,但是知识的跨域度太远了,这是他们的知识盲区。
就是百家学说,也未听说有过物理学说这一论断。
“为什么梨掉落的时候,会一直落在地上呢?这其中就是自然界的道理。”
李承乾简单的概括着。
一众学子都瞪大眼睛,梨子掉落的时候,本该落在地上啊。
难道不是吗?
越说,众人是越糊涂。
如果李承乾不是太子,说出这样的话来,肯定是被人当成了傻子,轰了出去。
唯有阎立德好似有所明悟,但是绞尽脑汁也想不通。
为什么梨会掉在地上。
“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在影响着它,也是这一种力在使得水总往低处流。”
李承乾见众人都陷入了到迷茫之中,便再次开口引导着。
“我们也都知道水往低处流,梨总是落在地上,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那么这个理,便是自然界的道理。”
“物理学说,包罗万象,可以说,我们生活的一切基础都离不开物理学。”
物理,与阎立德所研究的方向是无限的接近。
李承乾才选择在他的课堂讲解。
“殿下,如此说来,物理学术的研究,用处很大了。”
阎立感觉到,他好似抓住了那一丝联系,又好像从指尖流走了。
“很大,墨术也包括在物理学之中,你们所谓的小孔成像秘术以及气力,也不过才物理学之中的冰山一角。”
“就是你锻造出来的枪、炮,也是物理学术之中的一点学术研究,若能研究透彻,上天入地不在话下。”
李承乾言辞凿凿,并未有半点夸大。
“啊!”
阎立德一惊,什么上天入地,他未听清楚,而是枪炮两字,把他给雷到了。
“学习好了这物理,真能飞天入地吗?那不是仙术了吗?”
有不少的学子有着无限的憧憬。
在一定程度上,也不知道该说他们是富有想象力,还是说是无知。
“能,如果你们好好学习,十年之内,便可有成。”
李承乾斩钉截铁的说道,他腹中有很多的物理基础知识理论,随便造出一点东西来,都能推动时代进步。
“还请先生教我们!”
数位学长拱手请道。
“都坐下吧,我们先来说蒸汽机的道理吧,这其中就涉及到了气力。”
李承乾缓缓道,他这是又要故技重施,将制造难题抛给善于创造的先人们。
蒸汽机是推动时代革命的至关重要的产物,在很大的程度上,要远超火药的影响。
无论如何,李承乾都要尝试,是否能利用前人的技艺加上自己的理论创造出蒸汽机来。
就这样,为了学术研究方便,李承乾就住在了百家学堂之中。
学子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不止是适龄的学子,也有工部的诸多能工巧匠来听课,欲要一起攻克这个历史难题。
工部的作坊里,也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蒸汽机。
李承乾也是只知道蒸汽机的原理,至于它的造型如何,还没有见过。
但是随着一批一批蒸汽机的实验,样式也在向正确的模型逼近。
冬日寒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忙碌之事。
相比于李承乾的没日没夜的忙碌。
远在长安的李治,在此时段,只能说是夜不能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