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耻辱家族
经此一遭,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失魂落魄的离开东宫教室范围。
他们没想到,杨晨靠着一张嘴就能将他们曾经的信仰给按在地上摩擦。
要知道,孔圣之道向来是多少学子追求一辈子都想要得到的圣人学说,为此,历代朝廷几乎都对他的家族后人给予了一定特殊的权力,就算是明朝也不例外。
老朱当初从一种草莽英雄当中脱颖而出,为了能稳定天下学子,他不惜代价为孔家庙宇翻新建造了一遍。
从而让仲尼后人彻底站在明朝这里。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他的后人居然完全违背了他定下的规矩。
风往哪边吹,他们就往哪边倒。
教室门口外不远处,三人离去后,朱标无奈道:
“我说杨兄,你的这一张嘴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饶人,不过我是真的没想到其他人对待孔圣学说如此痴迷,怎么在你这里似乎有些”
“在我这里就好似墙角的草一样对吗?”
杨晨直接帮他补充了一句。
朱标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点了点头,承认对方所说。
“哎~你们不懂。”杨晨望着天上那那一片云彩,十分惋惜说道:
“当年仲尼率领三千门徒是多么风光,却周游列国传颂自己的学问,也得到了多少人的认可。
可是他的这些后人实在是一言难尽,我就这么跟你说吧,他的一些学问有可取之道,但并不是所有学问都是好的,对待任何知识,我们作为有思想、有远见的年轻人,应该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有思想有远见.”这句话朱标自己内心认为怎么听都是十分好听,便忍不住追问。
“还请杨兄赐教,我老师宋濂你应该知道,曾经我还是世子的时候,就是他教授我学问,而作为大儒,我几乎学习了所有自古以来的儒家经典。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由杨兄你来指点一二,我也能看清许多吧。”
杨晨对视了朱标一眼,开玩笑语气吐槽说道:“咦惹,我当儿子老师就算了,还要兼职当你半个老师不过既然你想知道,那我若是不说,就是我不懂事了。”
没等朱标苦笑,杨晨就平淡说道:“我们都知道,仲尼学问强调道德、伦理、礼仪和教育方面。
这些思想对于塑造人的品格,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
可作为遥远时代的人,他的自我也是有一些局限性的,不仅是他,每个大儒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就好比如孟子说人‘性本善’可荀子却说人‘性本恶’两人都是大儒,你说到底谁对谁错?”
在这一点上,朱标陷入沉思,这就好比如问自己父皇跟母后谁对谁错一样,好像谁都对,可好像谁也没错。
“扯远了,咱们还是说仲尼的事情吧。”
杨晨发现朱标还真深思了,赶紧将话题摆正。
“我先说一下他学问的糟粕吧。
首先第一个就是他的学问有明显的等级观念,他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各司其职,等级森严,不容僭越。
从他开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点迫害了多少人,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行事,遵循应该有的道德规范,有了这个观点的束缚就导致许多人无法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就说父子关系吧,因为这一句话,多少有远见的儿子因为没有远见的父亲凭借一句‘我是你爹!你就应该听我的’给扼杀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对于这句话,朱标是深感其受,甚至前不久他还体会过这样的体验。
当初他跟父亲明说了百官俸禄太低,导致贪污有许多,当时老朱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儿子怪罪他导致大明贪污严重。
得知自己儿子想要提高百官俸禄的瞬间,老朱直接来了一句‘这不是你这个太子应该想的事情,如果你想做,等你什么时候成为皇帝再说’。
这句话入朱标脑海瞬间,他感觉天都塌了。
那个时候杨晨已经就告诉他,自己的死因或许跟自己父亲多少沾点关系,原本他还不信。
老朱这句话直接敲定了朱标的质疑。
杨晨可没理会朱标自我感慨。
“除了前边这个,还有后边好几个。
在《论语·泰伯》中提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被多少人解读成王朝统治者应该对民众进行愚民政策。
孔子并没有这个意思,可后世的人将其解读成另外一个意思。
若是孔子还活着,恐怕得高举双手大喊冤枉。
就跟你二弟当初提出的意思一模一样。
他的思维方式非常单一,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规范,而小人反之。
他实在是小看了人性的复杂程度,君子就一定高尚吗?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会有伪君子这个词?
司马懿聪明吧?也很厉害吧?可结果呢,一边痛苦大魏为什么会变成这一副模样,一边违背自己答应曹操的事情。
他还十分痴迷上古之人,为此强调“述而不作”大致意思就是重阐述古人的思想而不提倡原创。
你说说,一旦大量文人或者王朝的掌权者都向这样的思想看齐,这世间会变成什么模样?
其实我也很好奇,既然他们这么喜欢迷信古人,为什么不直接迷信炎黄二帝,蚩尤时期的传统?
比如穿着没有处理干净的野兽皮毛做衣服,还有直接割下人头来祭祀?甚至吃没有只用火烤,不加任何调料的食物,还有不去观赏穿霓裳的青楼女子,而是去看浑身沾满泥泞,上下蓬头垢面的女子。
这些都是古人的传统,为什么方孝孺这些人不主动提而是整天将利于自己的圣人学说挂在嘴边?”
杨晨轻蔑笑道:
“所以说啊,人都是趋吉避凶的,只要不傻,都知道要为自己的好处而争取,否则怎么会无缘无故去做这些事呢?
哪怕是我在这里跟你说这么多事也同样如此。”
这话脱口而出瞬间,朱标甚至没反应过来,不过很快就释然一笑。
与其说的神乎其神,还不如直截了当一些反而令人钦佩。
杨晨双手背负身后道:
“至于最后一个,我认为应该是歧视女性。
在他《论语·阳货》中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话导致后人误会理解成女子就是跟小人一样,那么请问太子,你母后的品行如何?后世为国捐躯的秦良玉如何?
她们这些女子跟小人一样吗?
或许他没有这个意思,可是后人直接将他的话给搬出来,结合上下联系,便无人敢反驳,导致越错越深,到最后,成为一种弊病!”
朱标沉默,经杨晨所说,他这才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一切知识内,居然蕴含了这么多的糟粕。
正如杨晨讲的那样,仲尼的学问可能没有这个意思,可他解释不清楚,加上前后矛盾多,导致后人做什么事,都以他为信仰。
最后造成了如今这个局面。
一想到刚才方孝孺的模样,朱标有一种感觉,这个时代的所有文人。
如果长期以往,大明能快速发展到他跟杨晨联合约定好的那个时代吗?
难!
他内心只生出这么一个字。
“如此看来,大儒学说,并非适合所有人,若是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来必然会祸害天下学子。
学子青年才是未来,人终将会老去,这些荼毒学识必须要更改!否则大明将会毁于一旦!”
朱标清楚,今天自己这个决定就意味着他要跟天下学子为敌!
“杨兄,你可愿意助我?”朱标扭头看向身旁人,眼神真挚发问。
杨晨:“?”
“我说阿标,你想的未免太简单了吧,天下学子的思想根本就不是你能轻而易举改变的。
这些人早就愿意相信孔圣人就是正确,就算你是皇帝也没法干预他们脑海所想。
更不要说,普通人怎么会愿意放弃自己努力半生获取的东西呢?
孔孟之道,皆是这世间学子所学的知识,可不是你一句话就能改变的。”
“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的就看着这些糟粕思想毒害大明的未来吧!
向雄英这样的孩童大明还有千千万,如果我不做点什么,皆是你我不在,这该如何?”
急眼的朱标开始想到未来几十年的事情,杨晨觉察他这个举动,旋即提出一个建议。
还记得刚才我说过,宋朝使其,仲尼后人提前降金的事情,后来又降蒙古的出丑举动吗?”
“当然记得。”朱标很是自然点头回应。
“此家族所做之事情已经是广为人知的事实,我相信大明千万百姓,有不少人都知道,只是很少有人拿出来讨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