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5.第135章 勋章体系的建立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勋章体系的建立

“陛下,中央税收是由户部统一收集,现在大明有十二个布政使司,倘若来年攻打云南北元旧王,到时候大明就会变成十三个布政使司。

税收是由承宣布政使主管赋税直接官吏。

下辖一直由各部负责,直到最后乡一级的里甲来监督粮赋。

杨小友你虽步入官场,可你也应当知道,大明现在不仅是缺少官职,还缺少人才。

照着你的想法去做,大明只会越发困难,总不能凭空变出来这么多人给你用吧?

不过这也不怪杨小友,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当年我也是这般天真。

这朝廷运转并非这么简单,想要面面俱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杨思义站在老朱身边,尽可能分析这一切,随后还跟杨晨说清楚其中道理。

自从上一次朝会,杨晨的名字可以说是在官员当中流传很深远,哪怕不是在京城任职的官员都知道京城出现一个年轻人得到皇帝赏识还得到太子的看重。

只是从不参与拉帮结派的杨思义并不关注,仅限于知道杨晨这么一号人物罢了。

眼下杨晨能跟朱标还有皇帝一同在此商讨,足以见得他这些日子听到的传言不是假。

这位皇帝陛下,确实是在为自己儿子铺路,这路都铺到他脸面上来了,杨思义若是在领不清,还用官场那一套官大一级压死人。

恐怕他的日子就不好过咯。

“所以杨兄,你看,连户部尚书都这般说了,你这所谓手拿把掐的办法行不通。”

朱标认为杨晨这法子就是错误的。

为此才竭尽全力的劝说对方,有些事情不能跟他想的这么天真。

面对两人的劝诫,杨晨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然而是在宣纸上写出他们讲出的问题。

“你们所说的无非就是担心两个问题。

第一:招募的人太多。

第二:新设立的冗官多,会增加负担。

如果我提议,不从学士已经有的百官里面挑选人才,那么请问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忠诚大明,忠诚朝廷,又极大可能不会被贪污官员影响的人呢?”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朱标跟杨思义面面相觑,都感到极为头疼。

坐在上方的老朱也是眯缝着眼睛质疑说道:

“照着你的说法,除非是咱的死士,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人,就算有,人数也不多,不足以让你使用。”

“就是啊杨兄,你所说这些人皆是不可能存在于大明,若是有,我朱标怎么可能不会发现,百官也定然会让他们担任要职。”

“杨小友依然是想法天真,古人名言,人世间最难以直视的不是烈日骄阳,而是人心,人心之黑暗难以预测,考验人性九成九都是输的。”

杨晨提出的这些人在一众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存在,哪怕是有,数量也绝对不会多到哪里。

“所以,你们都认为找不到这样的人?或者说没办法?”杨晨最后一次用眼神扫视老朱说道。

瞅着对方这一副稳操胜券的眼神,老朱一看就十分不爽。

“莫非依靠你这个混账小子能找到?”

“能!”

听到杨晨斩钉截铁的回答,所有人都感到愣住了。

他们不是跟俗人那般震惊的头皮发麻眼神流露出不可置信,而是感到可笑的发愣。

对于刚才他自己说的条件来看,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

没给他们反应时间,杨晨便接着说道:

“不知道太子可否还记得我提到的第二步,招揽人事,里边,最好的条件是什么?”

当这问题问出来,朱标皱眉仔细回想一番,旋即回应道:

“按照你的说法招揽人事必须要知道五百个常用文字,不仅要求能说会道,还熟练掌握书写的方法。

其次算术方面一百之内加减法没有任何问题,最后就是能保持初心,清正廉洁,不能是当地人,否则一旦是当地人在本地任职,就会容易现身宗族污秽当中,从而有失公平。”

“暂且不提认识文字还有熟练掌握算术,光说保持忠诚跟异地这两个问题。

敢问大明有什么地方人又多,对大明朝廷绝对无脑忠诚,且来自五湖四海,方便下放时就能是异地人??”

话音落下,老朱便想下意识嗤笑说这不是又绕回来了?

只是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忽然开口,让他把话给咽回去。

“军伍!”

所有人目光齐刷刷看向朱棣,原本对杨晨看法极为否定的朱标眼神流露出一丝不可思议。

脑海不停回响朱棣说的两个字。

“对啊!军伍!对大明忠诚,愿意为朝廷誓死效力堪比死士的地方人又多,这地方可不就是军伍吗!”

“没错!永乐答对了!”杨晨笑着对朱棣竖起一个大拇指。

面对所有人的目光,朱棣现在倒是显得有些不适应,略显别扭开口说道:

“咳咳.那什么.其实我就是忽然想到我身边的三卫燕军,负责统领三卫燕军的指挥使一向只听从我的命令,刚才听到杨大哥的描述,我就想到他们”

“老四你可以呀!没想到这关键时刻居然是你猜中了杨兄的内心想法,小瞧你了!”

朱标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毫不客气夸赞这个弟弟。

然而还没多说两句,站在老朱身边的杨思义就开口泼冷水。

“杨小兄弟,按照你的意思来看,倘若让这一群披甲带刀的士兵独立出来组合成一个大明群众服务中心,让他们替代户部去收税。

恐怕这会重新出现晚唐五代十国的悲剧,粗人带着刀去管理钱财,这天下是会大乱的!”

“小子,你知不知道咱制定的卫所制度就是让那些军籍都在驻扎位置永远留守,真要按照你的说法去调遣一部分兵力进入到新设立的组织里面。

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可以胜任,能去当兵的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不是粗人,别说会数术了,恐怕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何能去管理咱颁布下去的旨意,怎么让咱的皇权下乡?”

老朱对杨晨提出的看法依然是秉承怀疑,直接把最为致命的缺点一口道出。

反观杨晨,依然不急不躁。

“陛下别急,容许我慢慢道来。

据我所知,大明有百万大军,按照卫所制度的律法,所有并入军籍的军伍都需要永生永世居住在军籍所在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