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7.第147章 男儿立志夺美五十州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须知道,任何事物都会牵扯到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大,给他们的收获远远超出他们的付出,他们必然会愿意选择离开中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故土情节在良田亩地的诱惑下一文不值!”

杨晨没说话,朱标已经把他想要说的意思以另外一种方式给讲了出来,朱棡先是一愣,随后尴尬挠头。

“我对人性的把握终究还是没有大哥深奥,弟弟受教了。”

“不对,杨晨,咱发现一个问题。”

很少发表看法的老朱此刻说话。

“陛下请讲。”

杨晨抬头看向老朱,好奇问道。

老朱微微蹙眉,满脸深思模样道:

“大明将来国力昌盛这是必然的,若真如你所说,将部分人迁移到海外,你可有想过,这海外陆地别无他物?

没有任何东西只有人那哪行?

就算一开始咱们派遣一支小船队伍到海外找寻地盘,且在海边建立邦国,那也不足以后续发展。

迁移至新陆地肯定需要开荒,等到能依靠他们在自己的领土获得粮食,这也需要半年时间。

还有一件事,大量本土百姓迁移到新陆地,中原自己的土地会不会没有人耕种?

本土粮食至关重要,没有本土粮食的支撑,大明税收根本就收不上来。”

朱元璋向来就十分谨慎,他做什么事别人想一百步,他就能想两百步。

这就是为什么他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朱标一时间居然也没从自己父亲说的话里面找到什么问题。

新陆地需要人耕种,大明也绝对不可能一次性直接派遣所有人前往。

起码要有一部分人真的到新陆地,开始耕种,确定能在此地种植粮食存活下去,剩下的人才会陆陆续续前往。

一旦一开始就让所有人蜂拥而至,万一遭受一场天气危机,岂不是所有人都全军覆没了?

朱标可不希望大明还没起步就死于天灾,那实在是倒霉透顶,连说理的地方那个都没有。

面对老朱的困惑不解,杨晨没有感到任何意外,微笑着说道:

“陛下说的有道理,我也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先说后边的问题吧,大明本土没人耕种,我认为这件事肯定不需要担心。

陛下可以试着想,中原一直以来王朝覆灭的原因基本都是人地矛盾,大量高层阶级他们包藏私心,为了自己家族牟利而使用各种办法进行土地兼并,倒是百姓无地耕种。

要知道,随着王朝实力变得强大,民间百姓就愿意生孩子,人数就逐渐变得越来越多,可人多就不够分地。

最后爆发矛盾,所有生产资料进而重新分配,而未来,大明会抽掉一部分离开本体,到海外拓展新领地。

本体就会少一大部分人,那些不想要冒险获取更加多土地的人他们就能得到更加多的领土。

虽不比远洋多,可也比曾经的多,一亩地是地,两亩地就不是地了?

有了地,他们就能在最短时间生出来,只要土地够,夜里丁兴旺,不出几年就人丁兴旺了!

至于那些被兼并走的土地,这件事就看看陛下愿不愿意割舍,一鼓作气让所有人把土地交出来,从今往后无论是百姓还是权贵,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买卖权。

这里边的门道陛下比我清楚的更加多,我就不多聊了。”

“还有,随着时代发展,我相信未来几年时间,我一定能在宁明县带领当地百姓发明开创出更加高效的工具出现。

到时候农业种植会比现在还要方便数倍,历史发展几千年,华夏农耕的工具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变化。

部落时期人们使用尖木棒下部绑上短横木,以便足踏,用于翻地,称为“耒”

夏商西周青铜逐渐替代石头。

春秋战国铁器出现,v字型铁犁头减少了耕作的阻力,铁插增加了翻土的深度。

秦汉时期产生了犁具,牛耕普遍,汉代的犁是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灌溉技术,隋唐五代时期出现曲辕犁,还有水车的产生,宋元时期更是让曲辕犁变得更加先进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这是历史的必然走向,谁也没办法阻拦,大明将来走向海上扩张领土的道路,全世界都会成为大明的殖民地,无论是跟外人比,还是跟自己比,大明想要在这个广阔的世界稳住脚步,前提就是让自身文明提高一个层次。

加上还有我在,难道陛下还会担心大明的科技会越来越差劲吗?”

朱元璋略微思忖,也没有再说什么反对的意思,反而颔首肯定他的说法。

事实上,自从杨晨出现以来,老朱就已经能清楚的感受到大明正在以一种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

这种变化寻常人还没有觉察到,他相信,未来某一个时期,必然会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光是细盐的提纯方法跟透明玻璃的制造,就已经让大明在这一两个月以内增加了以往半年才能达到的税收。

某一个晚上他跟马皇后在后宫算账,惊讶的发现,随着这些物品的增加,大明似乎慢慢地变成一个十分富裕的国度,这种富裕速度有望超过宋朝!

大宋有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宋朝依靠江南一年就产生一亿两白银的经济,曾经他老朱是怎么样想不明白宋朝明明是一个弱朝,是怎么能造成这般富裕的场面。

后来他想明白了,是环境原因导致。

那时候的统治者愿意放开百姓,让百姓外出,如此一来就形成内外比拼,使得宋朝除了军事之外,剩下的无时无刻都在发展。

农耕技术,人文故事都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变化。

要不是宋朝被灭,指不定中原能突破以往局限性,从未以另外一种形式突破自我,最后也不至于落下灭亡的下场。

老朱现如今就相当于站在杨晨双手举托的世界看透历史造成的蒙阴乌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